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房产

什么是楼面价格(什么是放款价格)

时间:2022-03-13 来源:互联网 作者:琬琰子

开发商在开盘时必须计算出楼面价,并上报给相关部门审批才能出售。那么什么是楼面价格呢?楼面价如何计算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楼面价格:

楼面价是指房屋建筑面积分摊的土地出让价,其计算公式:出让土地价格÷该土地的最大建筑面积,但是最大建筑面积并不是固定的,会受容积率控制和影响。

楼面价如何计算:

楼面价计算与土地本身价格、规划容积率有关。其中土地价在计算时要包括各种购买费用;而容积率=规划总建筑面积÷地面总面积,比如:在10000㎡的土地上建15000㎡的房子,那么它的容积率就是1.5。比如:一个小区土地价格为40万/亩,容积率为1.8的话,楼面地价=400000*0.0015/1.8=334元/㎡(0.0015亩是1㎡)。&楼面地价=400000/(666.6*1.8)=334元/㎡(一亩约666.7㎡)。

计算公式为:

楼面价=土地总价/规划建筑面积。

土地单价=土地总价/土地面积。

容积率=规划建筑面积/土地面积。

楼面价与房价有什么关系:

1、房价

房价是建筑物连同占用土地在一定时间内的房产价值,其计算公式为:房价=土地价格+建筑物价格,是房产运行和资源配置的调节机制。此外,房价是由土地费用、工程费、税费、净利润、管理费、开发费、公共配套设施费、所得税、销售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等项目构成的。

2、楼面价

在楼盘开发中,土地成本占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一般在开发成本的40%左右,而且还要看是以什么渠道拿到土地的,若通过竞争拍卖,土地成本可能占到开发成本的60%左右,有些甚至更高。

文章总结:好了,关于什么是楼面价格以及楼面价如何计算的相关知识就介绍到这里了,有需要了解更多资讯的朋友,请继续关注网,后续我们将有更好、更精彩的内容为您奉上。

什么是楼面价格

什么是放款价格

放款价格是指,商业银行向借款人收取的,各项费用的总和。

商业银行的放款价格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放款利息。

银行的利息收入主要取决于放款利率,而放款利率又由以下几种因素所决定,即中心银行利率、存款利率、业务费用、借贷资本的供求、借款人的信用、放款的期限和种类、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等。

(2)手续费。

用于补偿银行因发放该笔贷款而引起的劳务及其他方面的支出,其中包括:1.承诺费,即银行对放款未动用部分向借款人收取的费用;2.放款发起费,这是银行在正式发放贷款前所发生的各项费用;3.抵押资产服务费,这是银行在发放抵押贷款时,对抵押资产评估和保管等方面的费用。

(3)其他费用。

主要是指补偿余额和各项限制性规定,如有些银行规定,借款人要想从银行获得贷款,须将其他银行的业务都转到该银行办理。

楼面开裂怎么算正常

不正常!肉眼能看见,表示裂缝已经超出了国家规范0.3mm;若裂缝出现在楼板面中间,无问题,这是混凝土养护不好出现的收缩裂缝,不影响安全;若裂缝出现在板底对角或板顶四个对角位置,那是结构裂缝了,表示钢筋不够。具体修补处理如下: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可在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

2、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3、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4、个别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mm的,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楼面开裂原因

1、设计方面。

(1)设计结构时安全储备偏小,配筋不足或截面较小,使梁板成型后刚度差,整体挠度偏大,引起板四角裂缝。

(2)设计板厚不够,又不做挠度验算,整体挠度偏大,引起板四角裂缝。

(3)房屋较长时未设置伸缩缝,在薄弱环节产生收缩裂缝。

(4)基础设计处理不当,引起不均匀沉降,使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导致楼板裂缝。

(5)楼板双向受力,按单向板配筋,引起裂缝。

2、商品混凝土原因。

(1)水灰比大,水泥用量大。

(2)高效缓凝剂用量过大,在未凝固前石子下沉,产生沉缩裂缝,常发生在梁板交接处。

(3)砂石质量不好,级配不好,含泥量大,含粉量大。

3、施工原因。

(1)养护不到位,强制性规范要求混凝土养护要苫盖并浇水,现在大多数不苫盖,浇水也不能保证经常性湿润。

(2)施工速度过快,上荷早,特别是砖混住宅楼板,前一天浇筑完楼板,第二天即上砖、走车,造成早期混凝土受损。

(3)冬时期间受冻。

(4)拆模过早或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够。

(5)混凝土表面浮浆过厚,表面强度不够。

(6)施工时楼板混凝土盖筋被踩弯、踩倒,保护层过厚,承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