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的启示是什么 孔子的语录

2022-03-11 知识 177阅读 投稿:曲未终

1、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2、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

3、孔子的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4、孔子的教育思想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5、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孔子语录的启示是什么

孔子的语录,孔子的语录列述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观于周庙原文及翻译启示

《孔子观于周庙》原文: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翻译:

孔子参观周庙,看到倾斜的器皿。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座位右边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斜着。孔子长叹道:“哎呀,哪里会有满而不倾覆的呢!”子路问:“请问持满有方法吗?”“持满的方法,压抑然后使之减损。”子路说:“减损有方法吗?”孔子说:“德行宽裕的人,守之以谦恭;土地广大的人,守之以勤俭;禄位尊盛者,守之以卑弱;人众兵强的人,守之以敬畏;聪明睿智的人,守之以愚笨;博闻强记的人,守之以肤浅。这就是抑损的方法啊!”

启示: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人绝不可骄傲自满。凡是骄傲自满的人,总有一天会跌倒。此为孔子借助教育他的弟子们,人不能自满、自骄。这就是他主张的“损之又损”之道:“勿意,勿必,勿固,勿我”,提倡“仁、义、礼、智、信”。

孔子语录,孔子语录简述

孔子语录如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声明:问客百答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