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知耻近乎勇。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与修养
1、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2、在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3、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
4、第一,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自觉自愿地去学习、思考和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
5、第二,应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
6、第三,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休养方法。
孔子名言品德的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知耻近乎勇。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不迁怒,不贰过。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子的高尚品德
孔子具有以下高尚品德: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安贫乐道: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多才多艺,知识渊博。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