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四大节日分别指的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还有中秋节。春节是农历除夕和正月初一春节为阴历年,俗称过年。清明别称寒食,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故亦有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习俗。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又名重阳,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对月崇拜、月下歌舞觅偶、拜土地神等习俗。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五,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
5、二月十五,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
7、三月初三,上巳节,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春分后十五日,清明节。
9、四月初八日,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14、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地藏节。
16、八月十五,中秋节。
17、九月九,重阳节。
18、十月初一,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下元节。
20、十一月二十二,1冬至。
21、十二月八,腊八节。
22、腊月的最后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
23、每年农历最后一天,大年三十。
七巧节是七夕节的别称,又称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1、三月份没有中国传统节日。
2、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
3、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清明节(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
4、我国各少数民族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