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竹香炉》
【诗人】:苏轼
【朝代】:宋朝
【完整诗词】
枯槁形骸惟见耳,凋残鬓发只留须。
平生大节堪为底,今日灰心始见渠。
土木形骸是指的;一些会利用周围环境颜色形状伪装自己的动物,如变色龙,鳄鱼,土灰,色蝗虫等等。
拓展资料:变色龙是爬行动物,它有适于树栖生活的种种特征和行为。体长多15~25公分,最长者达60公分。身体长筒状,两侧扁平,头呈三角形,尾常卷曲。眼凸出,两眼可独立地转动。
它的身体侧扁,背部有脊椎,头上的枕部有钝三角形突起。四肢很长,指和趾合并分为相对的两组,前肢前三指形成内组,四、五指形成外组;后肢一、二趾形成内组,奇特三趾形成外组,这样的特征非常适于握住树枝。它的尾巴长,能缠卷树枝。
它舌尖上有腺体,能够分泌粘液粘住昆虫,但事实上,变色龙捕猎时主要靠舌尖产生的强大吸力吸住猎物。变色龙用长舌捕食是闪电式的,只需1/25秒便可以完成,而且它们的舌头的长度是自己身体的2倍。在树上一走一停的动作使天敌误以为是被风吹动的树叶。
1、形体和容貌。
2、形容枯槁 ,汉语成语,拼音是xíng róng kū gǎo,意思是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黄。出自《渔父》。
3、屈原《渔父》:“颜色憔悴;面容枯槁。”
4、《战国策·秦策一》描写苏秦游说秦国后大困而归的状况:“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三回:“见(屈)原被发垢面,形容枯槁,行吟于江畔,乃喻之曰:‘楚王不听子言,子之心已尽矣!忧思何益?幸有田亩,何不力耕自食,以终余年乎?’”
土木形骸十足丑的释义:形体像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非常丑陋。也用来形容呆头呆脑、没有情趣的人。
土木形骸tǔmùxínghái
用法:作谓语、宾语;比喻不加修饰的本来面目。也用来形容呆头呆脑、没有情趣的人。
结构:偏正式
年代:古代
相近词:本来面目
同韵词:不分皂白、通人达才、数黄道白、神往神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盖地而来、下不来台、樗栎庸材、朱朱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