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诗词

涉江共采秋江荷出自哪首诗(涉江采芙蓉的艺术手法)

时间:2023-10-13 来源:互联网 作者:红英酱
《百步洪二首(并叙)》

【诗人】:苏轼

【朝代】:宋朝

【完整诗词】

王定国访余于彭城,一日棹小舟,与颜长道携盼、英、卿三子游泗水,北上圣女山,南下百步洪,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余时以事不得往,夜着羽衣,伫立于黄楼上,相视而笑,以为李太白死,世间无此乐三百余年矣。

定国既去逾月,复与参寥师放舟洪下,追怀曩游,以为陈迹,喟然而叹。

故作二诗,一以遗参寥,一以寄定国,且示颜长道、舒尧文邀同赋云。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

险中得乐虽一快,何异水伯夸秋河。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

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

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余何。

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哓哓师所呵。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轻舟弄水买一笑,醉中荡桨肩相磨。

不似长安闾里侠,貂裘夜走胭脂坡。

独将诗句拟鲍谢,涉江共采秋江荷。

不知诗中道何语,但觉两颊生微涡。

我时羽服黄楼上,坐见织女初斜河。

归来笛声满山谷,明月正照金叵罗。

奈何舍我入尘土,扰扰毛群欺卧驼。

不念空斋老病叟,退食谁与同委蛇。

时来洪上看遗迹,忍见屐齿青苔窠。

诗成不觉双泪下,悲吟相对惟羊何。

欲遣佳人寄锦字,夜寒手冷无人呵。

涉江共采秋江荷出自哪首诗

涉江采芙蓉的艺术手法

1、《涉江采芙蓉》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来抒写作者内心的情感,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

2、“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生活情景形象、生动,由这一生活情景引发开去,“采之欲遗谁”,自然地引出对离人的思念,抒写悲苦愁思也就分外感人。这种融情入景、寓景于情的手法,使情、景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3、《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涉江者的涉是什么意思

涉江者的涉是指从水里走过去,泛指从水上经过的意思,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涉江者是刻舟求剑的典故,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察今》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创作的一篇散文。阐述了应当明察当今形势,因时变法,不宜拘泥古法的道理。以发展的观点向秦国的统治者说明,法令制度的制定应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并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全文语句工整,语气明快,围绕中心反复申说,有论有断,同时穿插寓言故事,使文章显得气势充沛,活泼生动。

山林宇宙,共契往之出自哪里

1、山林宇宙,共契往之出自俗语,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2、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