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是家长要学会放手。只有家长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经历,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慢慢体会自己到对人对事有掌控感,他的自信心才会慢慢树立起来。就像孩子学走路一样,家长松开手,孩子才能真正学会走路。
2、放手是第一步,最关键的还是家长要帮助孩子,在孩子尝试的过程中,鼓励他,让他体会到成就感。有成就感,他才会真正认识到“我能行”,才能逐渐的培养出自信心。
3、鼓励孩子获得成就感,可以先从外表着手。帮助孩子着装整洁得体,说话声音洪亮,走路昂首挺胸,从外在的改变,慢慢推动内在改变,并与内在改变相辅相成,共同积蓄孩子内心的力量。内心力量强大了,孩子的眼神会变得更坚定,语言会更铿锵。
4、鼓励孩子获得成就感,家长需要帮助孩子适当调整目标。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长远目标分成短期目标,目标的设定是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得到,让孩子更容易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成就感,不断增强自信心。
1、注意外表。
自信心一般是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培养出来的,如果这个时期孩子经常受到别人的喜爱和肯定,那么孩子就会坚信自己是个优秀的人。相反,如果在这个时期内,孩子经常被否定,身边的小朋友也不愿意跟他一起玩的话,孩子心里就会种下自卑的种子,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身上没有值得别人喜欢的优点。所以父母要注意,不要总觉得孩子小,就不注重孩子的外表,否则很可能导致孩子交不到朋友,心灵受到打击蒙上阴影。
2、丰盈内心。
想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宝妈还要注意丰盈孩子的内心世界。因为只有当孩子拥有一个多彩的内心世界时,才不会轻易被别人影响,而是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除此之外,内心丰盈的孩子对待生活也会更加积极乐观,即使面对不利的情况,也拥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而这一点十分重要。
3、接纳自己。
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也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条件,因为一个经常自我否定的孩子,必定是不自信的。所以想让孩子自信起来,父母就要引导孩子,先让孩子完全的了解自己的性格,然后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最后再让孩子弄清楚自己到底适合什么。这样可以扬长避短,让孩子拥有成就感,从而变得自信。
4、避免过分保护。
受到过分保护的孩子必定是不自信的,即使看起来充满自信,也终究会像纸老虎一样,一戳就破。因为受到过度保护的孩子内心屏障十分脆弱,很容易被外界影响,核心自信薄弱肯定不行。
1、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共处;
2、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
3、千万不要当着其他人的面说孩子不好。
4、培养孩子自尊心的基本条件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包办);
6、自己做错了事情敢于承认(要宽容);
7、前提是自尊心和责任心。
8、不要总说孩子不行,要相信孩子,鼓励孩子。
9、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
10、培养孩子有自信,学会“三比”: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这次和上次比。
11、不伤害,不妨碍。
12、学会控制情绪,包容孩子的情绪,有情绪不可怕,帮助并引导孩子找到疏导和发泄情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3、自控力和意志力密不可分,
1、古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孩子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不足以为未来准备好一切,因此应让孩子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2、学习不可能局限在学校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活动中都能够学到知识。学习机会、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因人而异,随时都可以出现,随时可以创造。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抓住学习机会、创造学习条件与环境,指导孩子在实践中学习。
3、家庭的学习环境是表现家长学习态度的无声语言。家长可以通过这个无声的语言向孩子传达“学习的重要性”这一信息。从而影响孩子对学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