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在小学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如下。
1、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有利于促进教育研究模式的变革,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4、有利于提高教师自我意识,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与尊严。
1、《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自学考试,其职责就是在高等教育这个水平上倡导自学、鼓励自学、帮助自学、推动自学,为每一个自学者铺就成才之路。组织编写供读者学习的教材就是履行这个职责的重要环节。毫无疑问,这种教材应当适合自学,应当有利于学习者掌握、了解新知识、新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形成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习者学以致用、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2、在小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如下意义:(1)改善教育实践,即通过教育科研寻找有效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2)推进理论建设,即为揭示教育活动规律提供事实依据,探讨教育一般原理;(3)提高教师素质,即通过吸引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多种方法﹐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
2、古代的中国和西方﹐都有总结教育经验的记载﹐所用方法有的是有关事实的记录﹐也有初步的经验概括﹐但都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兴起﹐社会科学研究的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法﹑统计法等﹐都先后进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
3、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教育促进了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1.个体个性化。个性化是个体独特性的表现。作为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个体,不可能具有千篇一律的个性、人格和行为习惯。个性化反映的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发展和革新,其核心就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主性、能动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挖掘和提升。2.个体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的行为规范、内化社会的价值观、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并使这些社会性的价值成为自我的一部分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没有终点,它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并不断调整着个体的认知和观念以及个体行为。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的文化价值规范、社会的需求、个人作为社会成员的技能、社会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转化,而教育是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的,良好的学校教育对个体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也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并不能无限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