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知识

汉服形制之袄裙及其主要特点(汉服有哪些形制)

时间:2022-03-11 来源:互联网 作者:志行郎

1、袄裙,汉服礼服的一种,袄解释为有衬里的上襦,单层上襦又被称为衫,故又有衫裙之称。袄裙通常上袄穿着在下裙之外,其原型起源于魏晋南北时期,到明朝成了最常见的衣服搭配,上袄最常见的为琵琶袖和直袖,下裙一般搭配明代马面裙或普通褶裙。

2、马面裙

3、明制女袄、女衫较有特色,外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口可有缘边,领子加护领。下裙多配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女袄衫长度有长有短,有交领、竖领、方领、对襟等。此外,明代的女袄衫和男袄衫一样,也有直袖和箭袖。

4、明制袄裙

5、袄裙的特点

6、1典型的上衣下裳制式;

7、2上衣袖口是封口,有琵琶袖、窄袖等等款式;

8、3下裳为马面裙、褶裙等。

9、场合:袄裙是现代汉服的简洁礼服(一般国庆节、春节、生日、成人节、结婚日子等大节日穿)。

10、袄裙的制作

汉服形制之袄裙及其主要特点

汉服有哪些形制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其形制主要有“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上衣下裳”制(上衣和下裳分开)、“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朝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宋制汉服的形制有哪些

宋制汉服的形制有衣裳、深衣、袍衫、襦裙、襦袴等,汉服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汉服的全称为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华服,汉装,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

汉服形制是什么意思

汉服的形制就是汉服的类别和样式,主要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襦裙”制等类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朝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汉服的款式虽然繁多复杂,且有礼服、常服、特种服饰之分,但是仔细分析,根据其整体结构主要分为三大种类。第一种是“上衣下裳”相连在一起的“深衣”制。上下连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因为它上下相连,“被体深遂”,称之为深衣。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长衫等,这类属于长衣类。深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在腰部相连,形成整体;上下连裳,在裁剪上就是分别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后再缝缀在一起,最后衣服还是一体的样式。衣服缝成一体是为了方便,但上下分裁则是为了遵循古制传统。深衣男女均可穿。即被用作礼服,又可日常穿着,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服饰。它也是君主百官及士人燕居时服装,燕居指非正式场合,属于休闲类服饰。深衣普及率很高,流传的时间有三千多年,从先秦到明代末年,并逐渐形成了深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