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
已过春分春欲去。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
中分春一半,今日半春徂。老惜光阴甚,慵牵兴绪孤。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宾瑟常馀怨,琼枝不让春。更闻歌子夜,桃李艳妆新。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清昼开帘坐,风光处处生。看花诗思发,对酒客愁轻。
二月朔已告,三日春当分。
茶全烹谷雨,春半及花朝。
阴洞龙藏雨,春苗麝养香。
1、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适逢每年公历3月20日或21日,当太阳到达黄经0度 (春分点)时开始。因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明史,历一》曰:“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
2、春分的含义有二: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指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也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节,所谓“春分者,阳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3、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意思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大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我国平均地温已达到10℃以上,呈现出一派草长莺飞的景象。
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之后的下一个节气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也是春天的节气。清明节气是一个特殊的节气,因为它还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清明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节气是上古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廿四个特定节令之一,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经历史发展演变,清明节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气点: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于公历4月04-06日交节。“清明”的含义是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
1、春分饮食多吃吃时令菜,时令菜也是运气菜。食物一要讲究气,一要讲究味。因为食物和药物都是由气味组成的,而药物、食物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食物,才能得天地之精气。 春令时菜包括有养阳之用的韭菜助长生机的豆芽、莴苣、葱、豆苗、蒜苗;滋养肝肺的晚春水果,如草莓、青梅、杏、李、桑葚、樱桃等。
2、春分饮食,给肠胃放放假,人们的肠胃也需要休息。饭食吃进肚里,除肠胃之外,人体多个脏腑都要为之忙碌,就连大脑都要为之退让三分,首先要保证气血满足肠胃的需要,这就是饮食后会发生大脑昏昏然的原因所在。
3、如果每周都能让肠胃有一个休息日,便可以有效地帮助排出体内积存的毒素。在双休日只吃早晚两餐,或以稀粥、水果、蜜糖水代替一顿正餐的方法来减轻肠胃负荷。
4、春分饮食,春季养肝少喝酒 春应于肝、夏应于心、长夏应于脾、秋应于肺、冬应于肾,所以春天重在养肝。春天养肝的目的在于协调肝的阴阳平衡,在中医里,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大枣和山药就是不错的选择。酒伤肝肠,因此春季更不应饮酒。菊花茶、金银花甚至白开水才是适合春季的佳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