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知识

会计准则制定的原则是什么(什么是会计准则)

时间:2022-03-12 来源:互联网 作者:含娇郎

1、会计准则是建立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及会计概念等会计基础理论之上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应当依据的概念和规则。会计原则对于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将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归纳为: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谨慎性、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和重要性等13项原则。

3、新准则下只有8个基本原则,取消了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其中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也强调了可比性,把原准则的一贯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合并为可比性原则,相关性、明晰性、及时性 、客观性原则。

会计准则制定的原则是什么

什么是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它是指就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作出规定,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准则的分类:

按其所起的作用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基本准则包括:总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要素;会计报表体系

具体准则包括:通用业务会计准则;特殊业务会计准则;财务报表会计准则。

按其制定主体分为:法定主义的准则和民间专业团体制定的准则。

会计准则的制订主体有两类:

在奉行大陆法系的国家,会计规范一般采用法定主义。即会计事务的处理规则从属于税法,国家制订了一系列具体的会计法规、甚至包括统一的会计科目表,如法国、德国。

在奉行普通法的国家,会计准则由民间专业团体制订、并在实践上被税法、证券法所承认,如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国际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的性质:

(1)规范性。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就有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各行各业的会计工作可在同一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使会计行为达到规范化,使得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广泛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2)权威性。会计准则的制定、发布和实施要通过一定的权威机构,这些权威机构可以是国家的立法或行政部门,也可以是由其授权的会计职业团体。会计准则之所以能够作为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处理会计业务的准绳。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它的权威性。

(3)发展性。会计准则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会计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概括而形成的。会计准则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计准则也要随之变化,进行相应的修改、充实和淘汰。

(4)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性。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实践的理论依据,同时会计准则又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会计准则的内容,有的来自于理论演绎,有的来自于实践归纳,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国家有关会计工作的方针政策,但这些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没有会计理论的指导,准则就没有科学性;没有实践的检验,准则就没有针对性。

会计准则属于哪个体系

根据我国《立法法》规定,我国的法律体系通常由四部分组成:一、法律;二、行政法规;三、部门规章;四、规范性文件。其中,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国家主席签署颁布;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以国务院总理令公布;部门规章由国务院主管部门以部长令公布;规范性文件由国务院主管部门以部门文件形式印发。

所以,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属于属于会计规章,是财政部金人庆部长签署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属于会计规范性文件,是财政部以财会字文件印发的。

企业会计准则作为法规体系,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要求企业必须执行,否则就属于违规行为。

企业怎样选择会计准则

1、第一:在日常工作中,上市公司必须遵循企业会计准则,非上市公司和其他企业可以选择《小企业会计准则》,鼓励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制定方式上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在核算方法上又兼具小企业自身的特色,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减少了66个会计科目。

2、第二:简化日常核算工作,尤其在税收规范上,采取了和税法更为趋同的计量规则,大大简化了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