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目前了解江西有5种方言,不过江西绝大部分地区通行赣语,也有部分地区通行客家话、吴语、徽语和官话。赣语:古称傒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之一。江西方言的历史悠久,其形成当从西汉时期就已开始初具规模。汉高祖时设豫章郡,郡治南昌,下辖十八县,遍布今江西四方。既有人口就有语言和方言,有了人口也才谈得上设置郡县,所以豫章郡和十八县的设置是江西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赣方言开始形成的具体表现和证明。
1、江西省共有五种方言。江西方言,一般指分布在江西省的汉语方言,不包括分布在江西的少数民族语言下的方言。江西绝大部分地区通行赣语,也有部分地区通行客家话、吴语、徽语和官话。
2、赣语:古称傒语。属汉藏语系汉语,主要用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安徽西南部等地。使用人数约为使用人口约5148万,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之一
3、客家话:在江西,客家话主要通行于除赣州市区、信丰城区外的其他赣南地区。
4、吴语:在江西,吴语主要通行于上饶市区和上饶、玉山、广丰三县。
5、徽语:在江西,徽语主要通行于浮梁、横峰、婺源三县。
6、官话:在江西,官话主要通行于九江市区、瑞昌市、九江县(江淮官话),以及赣州市区、信丰城区(西南官话)。
赣州话通行于赣州市区及信丰县城以及两地周边地区,属于西南官话,与普通话有较多相同点。
赣州话使用人口约50万到100万之间。随着普通话的深入推广,以及周边客家语使用地区的并入,流行于赣州市区的赣州话逐步衰落。
赣州话起源:
赣州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就是江西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一直是赣州府道衙门的所在地。据考查,历代朝廷放任管辖赣南的官员大都是北方人,按中国历史的惯例,统治者使用的语言,就是法定的官方语言。文人应试、老百姓到衙门办事,都必须使用官方语言,加上历代朝廷派往赣南的驻军大部分也是北方人,以及众多的官宦家属都是北方人,于是以北方语音为主的官方语言与本地人使用的本土语言互相融合,相互影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叫赣州话。
1、江西适合种植花生、薯类、大豆、棉花、芝麻、玉米、烟草、甘蔗、小麦、苎麻、毛竹、油茶、油桐、油菜等经济作物。
2、花生是我国产量丰富、食用广泛的一种坚果,又名“长生果”、“泥豆”等。属蔷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或匍匐,长30-80厘米,翼瓣与龙骨瓣分离,荚果长2-5厘米,宽1-1.3厘米,膨胀,荚厚,花果期6-8月。
3、薯类、薯类作物又称根茎类作物,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山药、芋类等。
4、大豆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中国东北为主产区,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