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知识

论语中仁的含义(论语资料)

时间:2022-03-12 来源:互联网 作者:2b青年

在《论语》中,“仁”的涵义是多元的,但也是相互关联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仁者爱人”。孔子的“仁爱”是一种有差等的、推近及远的爱;

2、“克己复礼为仁”。孔子认为,“为仁由己”,也就是说“为仁”主要是靠自己的修养功夫而实现的;

3、“仁”是德性的统称。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即恭、宽、信、敏、惠;

4、“仁”是孔子所追求的最高的人生境界。一方面,任何人都有可能达到“仁”的境界,“我欲仁,斯仁至矣”;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做到仁是不容易的。“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论语中仁的含义

论语资料,论语简述

1、《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3、《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4、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关于义的意思的论语

《论语》中的“义”共24见,主要是指应当的、合理的、和善的和美好的。

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三点:

1、立身处事之本。“义”是内在的道德律令,因此,说话要不离开“义”的宗旨,闻“义”一定积极行使,见“义”要付诸行动。

2、崇德。君子要立足于“义于之比”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要以“义”来自我裁制,把“义”作为根本的行为要求和最终的价值取向。

3、富贵的原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义”是在得失、贫富、贵贱取舍中所应遵守的原则与信条。

论语属于什么体

1、论语属于语录体,《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3、《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