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段屯田分得于字》
【诗人】:苏轼
【朝代】:宋朝
【完整诗词】
劝农使者古丈夫,不惜春衫践泥涂。
王事靡盐君甚劬,奉常客卿虬两须。
东武县令天马驹,泮宫先生非俗儒。
相与野饮四子俱,乐哉此乐城中无。
溪边策杖自携壶,腰笏不烦何易于。
胶西病守老且迂,空斋愁坐纷墨朱。
四十岂不知头颅,畏人不出何其愚。
1、依依东望出自《三国志》卷三十九。《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2、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早期的史书都是以编年史的形式存在,晋朝太康年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也是编年体。东汉末年,荀悦撰成《汉纪》,开创了编年体的断代史。
县令和知县是中国古代的两种官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受到历史影视剧和古代小说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县令就是知县,它们都是一县之长。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从历史的进程来看,两者有明显的分别。
1、“县令”是地方性官员,而“知县”却是朝廷选派的。
2、从官职的高低来说,县令大多是“正五品”官员,而知县则是“正七品”官员。
县令在古代属于五品官。县令指的是一县之长。县令之名,起于战国。战国时三晋和秦已称县的行政长官为令。县令本直隶于国君,战国末年,郡县两级制形成,县属于郡,县令成为郡守的下属。
在古代县令是一个县范围内的最高领导者,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县或县级市的第一领导,总体来说地位是不低的。县令的权力和地位在所领导范围内是非常大的,也受到当地乡绅地主的万分尊敬。
古代的县令在当地管理的事务非常多,包括行政军事司法治安赋税文化卫生等一切从经济到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