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前韵答马忠玉》
【诗人】:苏轼
【朝代】:宋朝
【完整诗词】
坡陀巨麓起连峰,积累当年庆自钟。
灵运子孙俱得凤,慈明兄弟孰非龙。
河梁会作看云别,诗社何妨载酒従。
祗有西湖似西子,故应宛转为君容。
1、《红楼梦》第37回说贾政奉旨公出,没人管束宝玉得到“解放”,每日在大观园内瞎逛,虚度光阴,其他姐妹也闲着,探春于是建议大观园姐妹们起诗社。
2、因着贾芸送来的2盆海棠花,诗社就叫“海棠诗社”,各成员又分别起了雅号。人员为:黛玉、潇湘妃子(又称林潇湘)、宝钗、蘅芜君、李纨、稻香老农、探春、蕉下客、迎春、菱州、惜春、藕榭、湘云、枕霞旧友、宝玉、怡红公子,后来外加了香菱、岫烟、李纹、李琦、宝琴。
1、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出自《诫子弟》,后被写成民间传说故事《六尺巷传说》,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六尺之巷因此而成。在安徽安庆,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就是张英家。
2、这个故事流传甚广,虽然在不同地区主角不同,都说明了邻里之间如何相处的问题。有了争执,友好协商、互相谦让,这才是睦邻友好,和谐相处的典范。
1、海棠诗社:初秋季节,贾探春提议邀集大观园中有文采的人所组的诗社。诗社成立目的 旨在“宴集诗人於风庭月榭;醉飞吟盏於帘杏溪桃,作诗吟辞以显大观园众姊妹之文采不让桃李须眉。”诗社成员 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宝玉及李纨。稻香老农(李纨)为社长,菱洲(迎春)、藕榭(惜春)为副社长,一人出题,一人监场。
2、《红楼梦》在写作方法上有别于其他古典文学名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作者刻意地大量地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谜团,以喻人、喻事。正是这些充溢在字里行间的一个个谜团,才使人心痒难搔,也兴味盎然,在谜团被破解之后,则倍感愉悦。
3、归根结底,这种愉悦是来自对作者创作这部不朽作品的深刻用心的更深层次的体会与共鸣。从这个角度讲,一部《红楼梦》也正是由一个个谜团所建构的一座无比辉煌的文学艺术圣殿。大观园中的海棠诗社和海棠诗就正是这无数谜团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