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古乐府三首野鹰来》
【诗人】:苏轼
【朝代】:宋朝
【完整诗词】
野鹰来,万山下,
荒山无食鹰苦饥,飞来为尔系彩丝。
北原有兔老且白,年年养子秋食菽。
我欲击之不可得,年深兔老鹰力弱。
野鹰来,城东有台高崔巍。
台中公子著皮袖,东望万里心悠哉。
心悠哉,鹰何在!
嗟尔公子归无劳,使鹰可呼亦凡曹,
天阴月黑狐夜嗥。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出自《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公羊传》又名《春秋公羊传》,为儒家经典之一。这句话的意思是:饥饿的人通过歌唱表达对食物的渴望,而劳动的人用歌声表达艰辛。
《春秋公羊传》简介
《春秋公羊传》是一本专门解释《春秋》的典籍,着重用问答的方式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公羊传》有多个版本,比如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撰《公羊义疏》。《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
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西汉初期,时代需要封建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公羊春秋》就是齐学学者对孔子《春秋》改造的结果,因而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春秋》和《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猫头鹰会吞下大量无法消化的骨骼、皮毛和羽毛等物质,所以每隔一两天,它们会将这些东西以在胃中紧紧压缩在一起吐出,这种东西被人们称作食茧。
食茧中的许多动物残余物都是非常容易损坏的,使用放大镜和塑料镊子(因为与金属镊子相比,塑料镊子不容易损坏纤细的骨骼)就可以完好无损的把微小的骨骼、牙齿、皮肤和羽毛分离开。
1、嗟来之食出自《礼记·檀弓下》。嗟来之食,是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其近义词有:盗泉之水、残羹冷炙。此成语偏正式,可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2、礼记文章中的原句为“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这句话的白话意思是,我就是唯独不愿意吃他人随意施舍的的食物,所以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