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荔支二首(并引)》
【诗人】:苏轼
【朝代】:宋朝
【完整诗词】
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人谓将军枝。
今风大熟,赏啖之馀,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料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
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1、下一句是不辞长作岭南人。
出自《惠州一绝》/《食荔枝》
——作者:苏轼宋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释义: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3、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日啖荔枝三百啖是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写的,但是他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写作背景: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符合条件的成语目前只有一个:
十日并出:
释义: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
2、比喻暴乱并起。
用法:褒义,谓语 。
结构:联合式。
出处:《庄子·齐物论》:“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这乎。”
近义词:四面楚歌。
反义词: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