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梦(并叙)》
【诗人】:苏轼
【朝代】:宋朝
【完整诗词】
乐全先生梦人以诗三篇示之,字皆旁行而不可识。
傍有人道衣古貌,为读其中一篇云:人事且常在,留质悟圆间。
凡四句,觉而忘其二,以告其客苏轼。
轼以私意广之云。
圆间有物物间空,岂有圆空入井中。
不信天形真个样,故应眼力自先穷。
连环已解如神手,万窍犹号未济风。
稽首问公公大笑,本来谁碍更求通。
1、至之市而忘操之的意思是等到到集市上去的时候,却忘了拿尺码。出自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郑人买履》。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对待事物要会灵活变通,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
2、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寓言故事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寓言故事的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1、七觉又名七菩提分、七觉分、七等觉支,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七觉分为:
2、一、择法菩提分,即以智慧简择法的真伪;
3、二、精进菩提分,即以勇猛心,力行正法;
4、三、喜菩提分,即心得善法,而生欢喜;
5、四、轻安菩提分,即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快安乐;
6、五、念菩提分,即时刻观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
7、六、定菩提分,即心唯一境,而不散乱;
8、七、舍菩提分,即舍离一切虚妄的法,而力行正法。
指本觉、始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即:(一)本觉,即本有常住之觉体。谓心体离念,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而说,故称本觉。(二)始觉,依修行之功而显本觉之体。谓本觉心源之体从真起妄而成不觉,若能返妄归真,本觉之体显现,则称始觉。(三)相似觉,菩萨于十信之位而得类似之始觉。即菩萨舍粗分别执着相,无明之惑将破,本觉之体将显,虽未真证而似于真,故称相似觉。(四)随分觉,菩萨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位,随分证得真正之始觉。即菩萨各破一品无明之惑,随觉一分法性之理,然觉道未圆,故称随分觉。(五)究竟觉,于妙觉之位,成究竟至极之始觉,遂与本觉一致。即菩萨地尽,入于妙觉佛位,圆满具足方便,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之故,得见心性,心性即常住,故称究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