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诗词

檩檩常惭疚出自哪首诗(椽和檩的区别)

时间:2023-09-30 来源:互联网 作者:知慧
《感事》

【诗人】:王安石

【朝代】:宋朝

【完整诗词】

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

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

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

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

原田败粟麦,欲诉嗟无赇。

间关幸见省,笞扑随其後。

况是交冬春,老弱就僵仆。

州家闭仓庾,县吏鞭租负。

乡邻铢两徵,坐逮空南亩。

取赀官一毫,奸桀已云富。

彼昏方怡然,自谓民父母。

朅来佐荒郡,檩檩常惭疚。

昔之心所哀,今也执其咎。

乘田圣所勉,况乃余之陋。

内讼敢不勤,同忧在僚友。

檩檩常惭疚出自哪首诗

椽和檩的区别

檩:拼音读作lǐn ,本意是用于架跨在房梁上起托住椽子或屋面板作用的小梁。亦称“桁”。

椽:拼音读作chuán,意思是装于屋顶以支持屋顶盖材料的木杆。

梁是房顶最下面的几根,比较粗,承担着檩子,檩子比梁要细点,在檩子上面,就是椽子,椽子要比檩子还要细些,椽子上面,就用席子或者高粱杆,草帘子等等覆盖,再加上土或者石灰土等夯实,就是屋顶。

治国有常而立民为本出自哪里

1、治国有常而立民为本出自出自《淮南子·汜论训》,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

2、治国有常出处

3、出自西汉时期刘安的《淮南子·氾论训》。

4、原文节选: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5、译文: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适合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要遵循旧法。夏朝、商朝到了末世,桀纣不改变陈法导致了灭亡;夏禹、商汤、周武王不因袭旧法却兴旺发达而称王。

6、《淮南子·汜论训》

7、《淮南子·氾论训》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著的。据《汉书·艺文志》云:“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注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说的内篇所遗。

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出自哪里

1、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

2、意思: 夜里不点灯,是爱惜飞蛾的生命呀。担心家里的老鼠没有东西吃,时常为它们留一点饭菜。

3、全文: 左角看破楚,南柯闻长滕。 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崎岖真可笑,我是小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