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震旦,古印度对中国的称谓。过去曾认为“震旦”是一种鸦雀,是中国特有的鸟。其实,“震旦”是5、7亿年前到18亿年前的地质年代,这段时间在生物演化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2、丝国,也称塞里斯,古希腊和罗马对中国西北地方及其居民的称谓,意思是“丝的”或者“丝来的地方”。
3、契丹,俄语称中国为“契丹”。辽代时期,当时的北方民族如女真、蒙古等都把中原地带叫做“契丹”。
4、“中国”自己的别名,除“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九州”之名,在《禹贡》便有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1、中华之名源自于中国古代华夏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一带,居四方之中、文化发达、历史悠久,因此称该地为中华,亦称中原、中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以此为国号。而已不存在的中华共和国及中华帝国亦以此为名。
2、虽然目前“中华”一词早已成为对中国文化、地理、民族、饮食等方面的泛称,但直到近代中国才开始出现该词汇的现代意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才正式将“中华”纳入国名。
3、《辞海》:我国古时多就黄河流域建都,因此称其曰中华。中者,居四方之中也;华者,具有文化之民族,服装华美者也。其后,疆域日广,凡其所属,皆称中华,亦称中国。后来,中华逐渐成为我国的称号。
4、《现代汉语词典》: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来,中华民族经过不断扩大,“中华”也就借指“中国”了。
中国三大丘陵指:东南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是中国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丘陵地形地貌。其它还有江南丘陵、江淮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均属于东南丘陵)、川中丘陵、黄土丘陵等。
中国的丘陵约有10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0%。自北至南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黄土丘陵,川中丘陵、江淮丘陵、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等。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上;黄土丘陵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上;川中丘陵位于四川盆地中;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是江淮丘陵;长江中下游河段以南有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两省;两广丘陵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两省区。
中国NGO组织有:点滴爱心公益、丽江市古城区索路青少年中心、长沙市曙光环保公益发展中心、海口星辰特殊儿童家庭支援中心、广元市利州区希望社工服务中心、宁夏昊善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成都市温江区圆缘养老关爱服务中心、宁夏博思文化教育交流中心、北京市行远文学社等等。
非政府组织是英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的意译,英文缩写NGO。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在各种场合越来越多地提及非政府组织(NGO)与非营利组织(NPO),把非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看作在公共管理领域作用日益重要的新兴组织形式。
非政府组织一词最初是在1945年6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签署的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第71款使用的。该条款授权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为同那些与该理事会所管理的事务有关的非政府组织进行磋商作出适当安排”。1952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其决议中把非政府组织定义为“凡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的国际组织都可被看作非政府组织”。在当时,这主要是指国际性的民间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