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是一座具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夏代建都原城在济源庙街,为中国最早的古都之一;济源是愚公的故乡,愚公精神是中国人民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象征;济源是代表国家名山大川“四渎之一”济水的发源地;境内的王屋山是世界名山,为道教圣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曾在王屋山顶祭天,战胜蚩尤,统一华夏,形成中华民族。
从此王屋山成为天下五岳四渎、十大洞天、36小洞天、72福地羽士朝拜、墨客荟萃之所。
约公元前五千年,济源境内有裴李岗文化,分布在邵原北寨、下冶长泉;夏代少康中兴,十八年迁于原(现址济源火车站),帝杼曾在此实行对全国的统治,济源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轵城是战国时韩国的国都及汉代的诸侯国都,列为名都之一!至今城墙仍存;近代出土的秦代钱范,汉代的陶房、陶纺车、陶都树属一级文物,珍藏在国家历史博物馆,其中陶都树郭沫若生前曾撰文称赞;济源境内有一千八百余年的“七搂八拐”银杏树;有世界奇观——大荆梁,直径0.83米,长9.1米,驮着奉仙观三清大殿的屋顶已有800余年;有座落在一条直线四柱上的清源洞府——济渎庙山门;有从东晋时天上掉下的大陨石,重700斤,含铁量84%,至今保存完好,地球上罕见。
1999年3月和2001年8月,国际天文学会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共同在济源召开,对济源的历史和文化遗存给予很高评价,一致要求把王屋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市政府已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济源南临滔滔黄河,北靠太行山,西边接王屋山,东与华北平原毗连,中间是济水发源地,济水古代独流入海,和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皇帝亲自来或派遣大臣进行祭祀,现存祭祀碑刻二十余通,记载着济源历史上的辉煌。
济源、济南、济阳、济阴都因济水而得名。
济源山区、平原各占一半,三面环山,交通便利,气候宜人,俗称“小江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摇篮地之一!有2处裴李岗文化遗址、3处仰韶文化遗址、36处大型龙山文化遗址;地上宫观林立,有北魏太和三年创建的盘谷寺、有唐代的阳台宫、迎恩宫、紫微宫、清虚宫、太明寺、关帝殿、奉仙观、延庆舍利塔,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1处;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有国家级风景区王屋山和九里沟,五龙口猕猴区和黄河山峡及济渎庙游览区,邵原境内的中条山主峰鏊背山及周围的原始森林;有愚公精神的结晶——引沁水渠,铁山、林山、黄背角水库,王屋山和布袋沟饮水工程。
济源乃历代名人荟萃之地,有商代苏国(勋掌)的美女妲妃、有战国时刺客聂政、有五代时期画圣荆浩、有秦汉四皓、侠客郭解、唐代的茶仙卢仝墓地、药王孙思邈、唐代的谏议大夫温造、丞相裴休的故里和墓地、还有当代改革开放设计师邓小平的68代先祖邓禹和后晋儿皇帝石敬瑭父亲的墓地。
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李商隐、元好问留下的脍炙人口诗篇。
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理论家葛洪、陶弘景,著名道士司马承祯、玉真公主、邱处机、侯金定、完颜德明的活动遗迹。
有欧阳修写的发生在龙潭寺的故事《卖油翁》、乾隆皇帝撰文的《盘谷考证》、韩愈写的《送李愿归盘谷序》。
历史上有45位帝王言谈行踪与济源有关。
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更是不胜枚举,夏代少康迁原、晋文公伐原示信、岳飞大战金兵于河清口、李自成大战玉阳山、太平军李开芳和捻军张宗禹在济源同清兵血战;有闻名中外的封门口抗日阻击战;有刘邓大军、陈谢大军横渡黄河的蓼坞、关阳、长泉、小沟渡口、有红军时期的原大寨起义;有王屋山、杜八联、大河里抗日根据地等都在此留下佳话。
〖JP3〗济源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成果,邵素云的剪纸艺术,得过世界吉尼斯大奖;关阳、长泉的舞狮;杨雪和王行青的《王屋警梦》;卢化南的《王屋山考古》、《幻魂拾贝》;刘栋军的《王屋山歌吟》;北岸的《王屋山笔记》;卢晓更的《短篇小说》;葛道吉的《太阳和月亮》;李廷楷的《靓女风云》;郭小佩的《山海情缘》;史颂光的《只研朱墨作春山》;孔祥经的《呼唤王屋山》等为代表的文化艺术创作,给人们提供了精神食粮。
评点:济源的优势是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84处文物保护单位中,有众多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其中堪称世界名牌精品的是愚公故里的愚公精神和道教圣地神仙境界王屋山。
过去由于认识不到位,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目前济源市委、市政府正在酝酿制定济源发展战略,紧紧抓住王屋山道教圣地神仙境界这个龙头,重点开发5个旅游区,王屋山、小浪底黄河山峡、五龙口、九里沟、济渎庙。
以实际行动落实毛泽东主席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号召。
河南济源在古时侯叫过什么名子满意答案 好评率:100% 济源概况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
从最新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10000年前,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
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战国至两汉时期“轵邑”以富庶闻名天下。
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县,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是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之一。
为中原历史文化名城。
济源市市域面积1931平方公里,辖8镇4乡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6万人,其中市区面积2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0.6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8万人。
近年来,济源的城市建设始终者以“科学规划、加快建设、强化管理、争创一流”为指导思想,坚持不懈地开展“五创建”活动(创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双拥模范城市、文明城市),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1990年以来连续7次荣获河南省城市“三优杯”竞赛优胜奖,先后荣获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获全国卫生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荣誉。
济源撤县建市以来,以老城为中心向外辐射,先后修建、改造城市道路20余条,架设了7座城市桥梁和2座立交桥,城市主次干道总长达110余公里,形成了七纵八横的中等城市框架。
近年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济源境内修建,沁北电厂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开工,进一步推动了济源经济的发展。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自然历史
济源是河南省十八个省辖市之一!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
全市总面积1931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
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元月1日起,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济源市实行直管体制。
区位情况。
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市毗邻;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市隔河相望;西踞王屋,与山西省运城市接壤;东临华北平原,与焦作市相连,自古有“豫西北门户”之称。
在区位上是沟通晋豫两省、连接华北平原和中西部地区的枢纽。
在全国经济布局中具有东引西进、南下北上的有利条件,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良好的区位优势。
气候状况。
位于北纬35.05°,东经112.38°,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其特征是: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冷少雪。
济源市山区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呈区域或立体相态分布。
平原区光热水三要素配合协调;沿太行山南麓有逆温存在;西北部深山区温度低而不寒,光照随地形的不同而有差异。
交通条件。
焦枝铁路和侯月铁路在境内交汇,形成“丁”字型的铁路枢纽。
207国道由北向南穿境而过,省道温邵线横贯东西,向西直通山西省侯马市,郭木线向北直达山西阳城,向南直通洛阳。
随着黄河小浪底水库的建成,济源至三门峡开航运输。
目前,济源至洛阳、济源至焦作、济源至晋城高速公路已经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济源至运城高速公路正在加紧做前期工作。
便利的交通条件,明显的区位优势,使济源成为晋东南、豫西北的主要商品集散地。
资源状况。
山岭平川兼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生长和生存。
全市动植物资源3200余种,动物中的猕猴、金钱豹、大鲵,植物中的红豆衫、连香树、银杏等均为国家或省级保护的珍稀动植物。
矿产资源丰富,矿产种类较多,主要有:煤、铁、铜、铝钒土、石英石、白云石等,目前已查明各种金属、非金属、能源、水气等矿藏41种,探明储量有19种,已开发利用的16种。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盘古开天、女娲补天、黄帝祭天、黄帝战蚩尤等众多传说就发生在这里。
王屋山为古代九大名山之首,五龙口景区活泼可爱的猕猴达3000余只,小浪底水库呈现北方千岛湖景观。
文化渊源。
济源因系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夏二世曾在此建都,史称“原”。
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县,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
境内文物保护单位达260余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14处,文物总数量列全省各直辖市第二。
济源又是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千百年来,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愚公移山精神一直是激励济源人民加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行政区划
济源市共有4个乡、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50个居委会、484个村委会。
经济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济源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思想,适时调整发展思路,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八五”之前,济源的发展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坚持发展“五小工业”。
在此基础上,1987年,济源将发展路子定位于工业旅游城市。
1990年,济源进一步提出了“以市属骨干企业为支撑,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思路,把加快发展的主要增长点锁定在工业经济上。
199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突出工业带动,坚持‘四轮'(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旅游业)驱动,调整优化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发展思路,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进入新世纪,济源制定了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的“十五”发展纲要,确定了12%以上的年均经济增长目标,并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对济源的发展进行重新定位,提出了“一争一创”的目标,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争第一#,城市品位在全省创一流”。
2003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又结合济源实际,及时提出了在中原地区提前十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在这一系列重要决策的指导下,济源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作为主题,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线,大力推进产业、产品、城乡、所有制、企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
2004年济源市生产总值120.76 亿元,增长17.1%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7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83.51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增加值28.38亿元,增长7.8%。
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产品销售收入、进出口总值等经济指标增幅位居河南省十八个省辖市第一#,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端。
济源农业
济源市丘陵山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0%,水域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万亩;总人口66万,其中农业人口46万。
近年来,济源市农业发展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四个特色: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科技农业,重点培植六大基地:优质粮食基地、优质畜产品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亩鲜切花基地、优质果品基地、优质烟叶基地,大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2004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为69%,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12.87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比重为44.2%。
畜牧业的比重增加,畜禽产品、奶产品的优质产品率进一步提高,奶业持续快速发展。
区域布局初具规模,特色农业基地发展迅速,农业产业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大。
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
2004年,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3406吨,比上年增长10.11%,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29606吨,增长9.8%;禽蛋产量28799吨,增长8%;奶类总产量4010吨,增长40.85%。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
2004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7.5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6%;农用拖拉机13842台,比上年增长7.2%,农用运输车33660辆,比上年增长8.3%;农村用电量19976万千瓦时,增长8.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773公顷,比上年下降3.4%。
城市建设
本着“建设山川秀美新济源”和城市品位在全省创一流的指导思想,以及“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原则,我市对城市进行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城市规模。
“九五”以来,我市直接投资7.1亿元,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城区道路已实现了供排水、路灯、绿化、慢车道和人行道全配套,部分道路供气、供热、弱电管线已实现地埋,架设了18座城市桥梁和4座立交桥,城市主次干道总长达160余公里,形成了“一环十纵十二横”的中等城市框架,城市框架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0余万。
设施建设。
开工建设了济源篮球城等一批文化体育设施;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垃圾300吨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正在建设中,建成垃圾中转站36座,水冲式公厕40座;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8万吨,日供气能力8万立方米,年供热能力60万吨。
园林绿化。
先后建成了世纪广场、迎春苑、惠春园、滨河公园等15个广场公园和游园,并开工建设了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济渎园林苑等一批精品工程和亮点工程;并见缝插绿、腾地造绿,建成了30余处街头绿地,绿化街道125公里,建成公共绿地近150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3.14%,绿地率达到28.12%,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14平方米,2000年跨入“省级园林城市”行列。
现在,济源市将抓住被列入中原城市群的机遇,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力争到2020年实现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市区人口达到50万以上,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以上的目标。
济源凭什么成为河南惟一一个省辖县级市?河南是我国的人口大省,有一亿人口。
河南18个地市中,人口多的市超过1000万人,但有一个市只有70多万人,这个市就是济源。
济源成为地级市的历史并不长,曾先后属新乡地区和焦作市。
1997年才改由河南省政府直辖的副地级市,2005年正式升格为省辖市,至少从行政区划和管辖人口上,它和那些省管县级市并无太大区别。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位于黄河北岸,北隔太行山与山西省相接,西为王屋山,南临洛阳,东接焦作。
除了脍炙人口的愚公精神以外,济源悄没声地在经济上创造了很多“先进”。
从自然资源方面来说,济源已探明的矿藏有40余种,煤、铁、铜、铝、磷、铝钒土、石英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储量可观。
动植物资源3200多种,药材118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植物逾百种。
作为一个北方城市,济源水资源充沛,地下水年可开采利用量达10亿立方米。
这都不是水,是钱!
济源的工业更是低调的华丽,它全国重要的铅锌深加工基地和电力能源基地、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矿用电器生产基地和煤化工基地、河南省重要的盐化工和特种装制造基地。
自建市始,当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很高,一直位于河南省的前列。
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其人均GDP达到4.57万元,一度超越郑州,成了第一名。
这个数据也不是昙花一现,2015年,济源的人均GDP直冲7万,排名第2。
几乎是开封、新乡、平顶山的两倍。
济源能够成为省辖市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它的城镇化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6年,济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9.6%,较2015年提高1.58个百分点,连续七年位居全省第二。
数据显示,济源城镇化率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25个百分点和11.1个百分点。
济源市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大部分属于针阔混合林。
太行山区为落叶栎植树片,西部除鳌背山附近有少部分原始森林外,其余多为次生栎树林的杂木林,东部石灰岩地区有少量的松柏林,其余多为杂木林和灌木丛,森林覆盖率达48%。
西部浅山区为以小麦杂粮为主的二年三熟栽培植被片,这一带森林稀少,荒山荒坡多,除砚瓦河附近有少量的次生栎树林外,其余的山颠岭尖多为人工刺槐林,山坡丘顶生长着马甲刺、荆条、小枣等灌木丛,森林覆盖率达到20%,
东南黄土丘陵和山前倾斜平原区皆为小麦杂粮为主的一年两熟的栽培植被片;丘陵一带多垦为农田,森林覆盖率14%。
全市林地面积为81.36万亩,其中天然林44.03万亩,人工林37.33万亩。
截至2014年末全市共有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59.07万亩;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57.4万亩;森林公园1个,森林覆盖率为44.39%。
走在济源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显现:“愚公”无处不在。
济水大街上,有好几路公交都有“愚公像”这一站。
济源最大的世纪广场,东头有个愚公像,肌肉结实、眼神坚毅、双腿修长,那副双手抡镐头的pose。
如果你来瞻仰过愚公像,你会发现,愚公老爷子是左撇子!小的时候常听老人们说左撇子的人,都可聪明,而且能干大事,后来我查查了好些名人也是左撇子,比如说古罗马的凯撒大帝、法兰西帝国缔造者拿破仑,还有海涅、尼采、亚里士多德,以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扩展资料:
济源曾为夏朝之都城,春秋战国时期为轵邑,为韩都,自隋朝设县,距今已有1396年的历史。
保留有大大小小、种类繁多的文物遗存、遗迹25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济渎庙、奉仙观、大明寺、延庆寺舍利塔、阳台宫、轵国故城)、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2处(庙街遗址、关帝庙、栗树沟遗址、沁河古栈道、五龙口水利设施、迎恩宫、盘谷寺、静林寺、二仙庙、清虚宫、沁园遗址、南姚汤帝庙和关帝庙),济源市文物保护单位93处。
在所有的文物遗存中,古代木结构建筑所占比例较大,
共计约有宋、金、元、明、清各代建筑190余座600余间,并且许多单体建筑无论是从规模、价值或结构来说,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的,如济渎庙的寝宫(宋开宝年间)、清源洞府门(明)、奉仙观的三清大殿(金大定年间)、大明寺的中佛殿(元至元年间)、
阳台宫的大罗三境殿(明)、玉皇阁(清)等。
因此,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赞誉济源为“中原地区古代建筑的系列博物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济源
现今的济源在古代叫什么在哪个州或府的治下?夏朝故都,夏代第六代君王少康迁都原,即今济源市区西北部火车站一带。
商代济源一带有向国、召国。
西周、东周时期,济源一带有原、樊、向、苏、单等诸侯国。
春秋战国 济源一带先属郑国,后属晋国,再后属韩、魏。
秦代(前221-前206) 济源境内设轵县。
一说属三川郡,一说属河内郡。
汉代(前206-220) 济源境内设轵县、波县(今裴城一带)、沁水县(今王寨一带) 。
三国时代(220-280)
济源有哪些名人故事1,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
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
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两座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并不能铲平魁父这样的小土山,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的一个聪明的老人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加高度,为什么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北面,没有高山阻隔了。
卢仝(795——835年),祖籍河北范阳,系河南济源武山头(今思礼村)人,自号玉川子。
卢仝是唐中期的著名诗人,因其一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而被后人誉为“茶仙”,因其好饮茶,亦有“茶痴”之号。
在文友的引导下,我们驱车来到思礼村(解放后改名)。
其村九成住户为卢姓。
我们在宗长那里看到其族谱(1988年版)中载:“先祖卢公讳伯通,山西洪洞城十里铺人,明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流离者悉归故土。
我先祖伯通思宗亲,情望故乡,遂携诸公回故里济邑玉川武山头村。
”“初迁时,二代祖有难色,先祖告之曰,吾本济人唐贤仝号玉川裔也,家必居武山头者,因祖茔在焉。
子侄欣然从来,立茔建庙,历传于今。
”此谱之记载,也便印证了今之思礼村,确是卢仝的故里。
我们与宗长一起来到该村东口,只见一碑亭里竖有“卢仝故里”碑一块。
碑身高两米许,阔半米余。
碑身正中有“卢仝故里”四个榜书大字。
字为清广东道监察御史刘迈园所书。
这四个字,宗长说还有一段故事呢。
刘迈园系济源人,任监察御史后,于1911年返乡探亲,并于清明节来武山头村拜谒卢仝。
祭毕,回到卢家宗祠吃茶小憩时,问起卢仝墓地、柏林、碑碣等事,众答皆无。
刘迈园听后非常生气,他说:“世人尚尊敬先贤卢仝,你们是后裔,竟不尊敬先祖,真乃大不敬也。
”众人听之,羞愧难当,乃要求指教。
不久,刘迈园便写下了“卢仝故里”四个榜书大字,并丢下一句“你们要好自为之”,就悻悻离去了。
族人视其四字为珍宝,决定立碑以祭之。
1912年清明石碑刻成,立于村东口外。
说到这里,宗长还还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当年日本鬼子先从南门进村抢劫,后又有一支鬼子 从东门向村里袭来,奇怪的是,当他们走到“卢仝故里”碑前时却停了下来。
鬼子军官下马端详了一番碑上的字迹后,竟带头向石碑鞠了三个躬,然后带兵匆匆离去,武山头村因此免遭了鬼子的炭涂。
何以然也?村民们猜测,中国的茶道茶文化对日本影响很深,这个日本军官大约是一位尊崇茶道的虔诚者,故而见到是茶仙的故里,也就不敢造次妄为了。
村民的这个猜测不错。
日本的茶文化研究者小川后乐先生,在其《玉川子其人》一书中说,在日本,人们把卢仝看作是煎茶的始祖。
特别是卢仝的《七碗茶歌》(即《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人人能熟,以至为之倾倒。
在文学者和茶人中,他们往往把“茶圣”陆羽与玉川子卢仝相提并论,甚至称为“亚圣”。
日本茶道创始人高游外在其《梅山种茶谱略》中也写道:“茶种于神农,至唐陆羽著经,卢仝作歌,使茶事遍布海内。
”小川后乐先生为追寻卢仝的遗迹,曾三次来华,并终在济源的思礼村,实现其夙愿。
缘此可知,当年那位日本军官略知点茶道茶文化,他那反常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离开思礼村,文友言于我说,卢仝故里虽在此村,但卢仝的全家却在其故里北十余里的九里沟居住。
卢仝在《将归山招冰僧》诗中云:“买得一片田,济源花洞 前。
千里石壁坼,一条流泌泉。
”那诗中的花洞便是他别开洞天的栖居之处。
于是,我们又驱车前往花洞,寻访茶仙的故所。
在九里沟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条清澈碧透的玉川泉。
济源因沁、济、漭、湨四水襟带环流,故旧称玉川。
卢仝以“玉川子”为号,可见他是把自己看作玉川大地的儿子的。
我们沿九里沟傍玉川泉由南及北,只见谷尽峰起,泉水斗折,一派灵山秀水。
渐次而上,我们来到一泓碧水前,文友说这正是卢仝汲水煎茶的莲花湖。
傍湖之半山间,建有一古典式的“卢仝茶社”。
我们拾阶而上,走进了古雅幽静的茶社小院。
院内左为一四合院建筑,其中有卢仝茶文化展厅,院中有卢仝汲水石雕,院内皆摆石桌石凳或竹桌竹椅,是时,茶客正沉浸在“七碗茶歌”的音韵中,品茶思古,甚是惬意。
我们在一间茶室坐定,当清馨的香茶氤氲着袅袅而起的茶歌时,我也很自然地想到了卢仝接孟谏议新茶时,那惊喜和狂饮之态。
卢仝故里的诸多遗迹,都突出了卢仝好饮。
但在我看来,茶仙紧关柴门,纱帽笼头,自煎自饮,酣畅淋漓地写下了七碗茶饮后的感觉,可谓绝世之浪漫经典。
若将该诗读毕,便深沉地洞彻了茶仙忧国忧民,解救百姓苍生“坠在巅崖受辛苦”的焦虑心情,这正是《七碗茶歌》的思想底蕴和诗人潜在的忧患意识的体现,也是卢仝之所以受世人尊崇的根本吧!
啊!玉川子乘风而去了,而茶仙之魂却永驻在人间。
济源的历代名人愚公:“愚公”是传说中的人物,成语“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纪录片大师尤里伊文思上世纪70年代拍摄过同名的纪录片。
后导演吴家骀以其为蓝本拍摄了三十集同名电视连续剧。
毛泽东有名篇《愚公移山》、徐悲鸿有名画《愚公移山》传世。
张禹:(?-前5年)字子文,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东)人。
河平四年(前25)为丞相,封安昌侯。
先轸:(?—前627年),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又称原轸。
春秋中期晋国大夫,著名军事将领。
裴休:(791-846)字公美,《唐书本传》作孟州济源人(今属河南省)人。
河南济源人。
唐朝一代名相。
卢仝:(795——835年),祖籍河北范阳,系河南济源武山头(今思礼村)人,自号玉川子。
唐中期的著名诗人。
荆浩:晚唐五代时隐居于太行洪谷,悉心山水画艺术,创作了旷世名画《匡庐图》,完成了古代山水画论奠基之作《笔法记》,荆浩因此被誉为古代山水画宗师。
李翰:子淑渊,号石楼居士。
明正德五年(1510)升为礼部右侍郎;明正德六年(1511)南京户部尚书。
张宗藩:清朝光绪(1871-1908)年间人,由于他本人清正廉明,办事公正,武艺高强,被光绪皇帝亲笔赐为九洲“巡抚”,是闻名遐尔的大“武辖”。
周月琴:女,1965年1月4日生于河南省济源市甘河村。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语言文化系教授。
王怀让:男,济源市五龙口镇西正村人,当代诗人。
卢中原:1952年9月生,2007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和客座研究员。
李钟玄:1918年出生,河南济源人。
1957年荣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段小曼:济源济水西关人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和中国长江学者。
李嗣涔:祖籍济源市梨林镇程村,1952年出生,现任台湾大学校长。
2005年通过台湾地区“教育部”遴选,担任“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李洱:男,作家,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五龙口镇。
王凯,曾用名:王洪萱,河南省济源市涧北村人,1923年5月21日生。
卢苏(甦)曾用名:卢庆芝,(1926年3月21日-2013年5月19日),河南省济源市思礼镇人。
李洱,作家,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五龙口镇。
长篇小说《花腔》被认为是2001- 2002年度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入围第6届茅盾文学奖。
首届“21世纪鼎钧双年文学奖”,李洱以长篇小说《花腔》与莫言(《檀香刑》)分享此项殊荣。
段小曼,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和中国长江学者。
1962年至1968年在济源一中读初、高中,1968年至1972年在原籍西关务农,1972年至1976年在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读大学,1976年至1981年在中南大学担任助教、讲师。
1981年至1985年在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同年考入该校研究生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1987年被国家教委选拔为首批中美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送到美国麻省理学院深造,从师于世界著名的物理冶金和材料科学家、美国两院院士GRANT教授,从事新型材料的研究。
199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而后被提升为研究员至今,并兼任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首席研究员。
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聘请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由于她杰出的研究工作和卓越贡献每年均荣获金质奖或银质奖。
段小曼教授不仅在金属快速凝固研究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光电半导体研究领域成果显著。
为现代的集成电路向未来的光电集成过渡开拓了新的材料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 济源古代诗词赏析 济源历史文化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济源地位特殊有多个原因:政治因素、历史原因、地理位置、经济发达。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位于黄河北岸,北隔太行山与山西省相接,西为王屋山,南临洛阳,东接焦作。除了脍炙人口的愚公精神以外,济源悄没声地在经济上创造了很多“先进”。从自然资源方面来说,济源已探明的矿藏有40余种,煤、铁、铜、铝、磷、铝钒土、石英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储量可观。动植物资源3200多种,药材118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植物逾百种。作为一个北方城市,济源水资源充沛,地下水年可开采利用量达10亿立方米。
1、古代新年祝福诗词:
2、第一首:
3、天际晴云舒复卷,庭中风絮去还来。
4、人生自在常如此,何事能妨笑口开。
5、第二首:
6、种得门阑五福全。常珍初喜庆华筵。
7、王环醉拍春衫舞,今见康强九九年。
8、神爽朗,骨清坚。壶天日月旧因缘。
9、从今把定春风笑,且作人间长寿仙。
10、第三首:
11、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
12、菜传纤手,青丝轻细。
13、和气入,东风里。
14、幡儿胜儿都姑媂。
15、戴得更忔戏。
16、愿新春以后,
17、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