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溢”。水漫出来。《察今》:“澭水暴益。”
2、增加,与“损”相对。《出师表》:“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3、利益;好处。《伶官传序》:“《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4、更加;愈加。《滕王阁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5、渐渐地。《黔之驴》:“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1、他年相逢莫相询,一笑江湖两相忘。
2、三里清风三里路,步步风里再无你。
3、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4、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
5、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6、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8、走完同一条街,回到两个世界。
9、心微动,奈何情已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10、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古文在中国词语大全中共有5个意思,分别如下:
1、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2、宣王太史今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或异;
3、指秦以前的文献典籍;
4、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5、汉朝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1、古文是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2、狭义的古文是指古代散文,一般不包括骈文,在1954年以前是古代文言文的统称;
3、由于古人无笔墨,于是就用竹签点漆,在竹筒上写字,称为书契文,亦叫竹简书。因竹硬漆腻,书写不流利,写出的字头粗尾细,象蝌蚪之形,故叫蝌蚪书或蝌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