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五古 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六月
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决从今始 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 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 握手珠眶涨
关山骞骥足 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
列嶂青且倩 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 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家子 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 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 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 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 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
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
一九一八年
云开衡岳积阴止 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
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 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
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 要将宇宙看秭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 世事纷纭何足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
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官前友谊多 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
我返自崖君去矣 .
四言诗 祭母文
一九一九年十月
呜呼吾母 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
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 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
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 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 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 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 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
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 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 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 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 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
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 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 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 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
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 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 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
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 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 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 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
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 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 盛德所辉
必秉悃忧 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 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
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 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 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 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 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
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 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 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 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 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
与日俱长 尚飨
虞美人 赠杨开慧
一九二零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
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恁 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贺新郎 赠杨开慧
一九二三年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已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重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清平乐 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洋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 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 清流 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各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菩萨蛮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春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行动上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七律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念奴娇 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清平乐 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六言诗 致彭德怀同志
一九三五年十月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妖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临江仙 赠丁玲
一九三六年
壁上红旗飘落照 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四言诗 祭黄帝陵
一九三七年四月五日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之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 赫赫始祖 吾华肇造 胃衍祀锦 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 光披遐荒 建此伟业 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 中更蹉跌 越数千年 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 三韩为墟 辽海燕冀 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 敌欲岂足 人执笞绳 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 命世之英 涿鹿奋战 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 不武如斯 泱泱大国 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 剑屦俱奋 万里崎岖 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 备历险夷 匈奴未灭 何以为家
各党各界 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 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 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 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 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 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 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 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 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 皇天后土
尚飨
四言诗 妇女解放---题<<中国妇女>>之出版
一九三九年六月一日
妇女解放 突起异军 两万之众 奋发为雄
男女并驾 如日方东 以此制敌 何敌不倾
到之之法 艰苦斗争 世无难事 有志竟成
有妇人焉 如早望云 此编之作 伫看风行
五律 挽戴安澜将军
一九四二年
外侮需人御 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 勇夺虎罴城
浴血东瓜守 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 壮志也无违
七律 有田有地吾为主
一九四五年
有田有地吾为主 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 延安无屎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 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满城血 无非一念救苍生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饮茶粤海未以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胜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注:柳亚子原诗
开天辟地君真健 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 无车弹铗怨冯宣
头颅早悔平生贱 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 分湖便是子陵滩
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月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 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注:柳亚子原词
浣溪沙
十月三日之夕于怀仁堂观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毛主席命填是阕,用纪大团结这盛况云尔
火树银花不夜天 弟兄姊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 哪容百族共骈阗 良宵盛会喜空前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一月
颜斶齐王各命前 多年矛盾廓无边 而今一扫纪新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 正和前线捷音联 妙香山上战旗妍
注:柳亚子原词
浣溪沙
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演出和平鸽舞剧,欧阳倩予编剧,戴爱莲女士导演兼饰主角,四夕至五夕,连续在怀仁堂奏技,再成短调,欣赏赞美之不尽矣
哪位现代诗人高度评价毛泽东的诗词啊????作者:flying010
十世纪的伟大诗人 ------国外知名人士对毛泽东诗词的评价 刘志中 毛泽东,一个全世界都熟悉的名字。
他不仅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而且也是20世纪的一位伟大诗人。
他以天才的灵感,非凡的才华,写下了不朽的历史诗篇。
前无古人 开一代新风 据王丽娜《毛泽东诗词在国外概述》一文介绍:毛泽东诗词不仅深受中国广大读者的喜爱,其巨大的思想内涵和磅礴的气势,也吸引了世界的读者。
几十年来,毛泽东诗词越过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放射出独特的艺术光彩。
毛泽东诗词的外译,有英、法、德、意、西葡、希腊、俄、匈、罗马尼亚、捷、世界语、日、朝、越、泰等文种,发行数量也相当可观,可见影响之广之深。
德国学者卜松山在一篇评价毛泽东诗词的文章中说:“毛泽东诗词极为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作者本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
简而言之,他的诗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例证。
” 他在文章中写道:“毛泽东的律诗属于哪一种风格?师承哪些前辈诗人?毛欣赏唐代的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
李白是盛唐的诗坛泰斗,李贺、李商隐分别为晚唐诗人。
李白被视为浪漫奔放、道骨仙风的天才,他的诗成为千古绝唱。
李贺常被称作‘诗鬼’。
他在艺术上独辟蹊径。
他的诗,辞意晦涩,诗风奇险。
李商隐的诗则属于古典诗歌中最为婉曲难解的。
他的诗,含蓄蕴藉,富于暗示性,往往曲折地表达缠绵徘恻的恋情,颇为‘朦胧’。
三李生平不怎么得志,他们都是浪漫诗人,不拘常法,独树一帜。
毛泽东又说:“李白几乎没有写过律诗,李贺只写了少量的五律,七律则一首也没有。
三李在风格和题材上的独到之处,我们在毛诗里也几乎找不到什么痕迹。
要说三李对毛有一定影响,那么主要也只表现在他的词里,而不在诗里。
” 他又接着说:“就形式而言,毛采用的律诗倒是与盛唐另一位大诗人杜甫不无渊源。
杜甫可以说是历史上精通律诗并使之广为流行的人,后无人可及。
杜诗讲平仄,毛诗是基本上遵循这一章法的。
从内容上看,毛诗与杜诗没有直接的相似之处。
杜诗的主要特征是其人情味和悲悯精神,这在毛诗中了无踪影。
然而它们之间也有共同点,都具有政治上的参与意识。
杜诗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精神,毛诗中则发展为民族革命热情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并在中国找到了生长的沃土。
”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现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斯·特里尔的专著《毛泽东传》,其中不乏对毛泽东诗词的精彩评论:“毛泽东是狂放的浪漫主义诗人。
.毛在20世纪之所以如此重要,是由于他的影响所及贯穿整个中国当代大动乱的各个不同阶段。
50多年前,当他分析被外国侵略者切瓜一样分割的封建中国的种种症结时,他就是中国的马克思。
当他领导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的斗争时,他就是中国的列宁。
” 他还说:“毛泽东不只是一个人,而是至少是五位一体的人。
他是在全中国点燃造反之火的农民组织者。
他是军事指挥家。
他是狂放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
他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机构的首脑。
” 美国学者洛厄·迪特默说:“毛泽东著作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第一流的诗词、军事政治路线、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短文,充分表现了他的农民出身的经历和文人的抱负。
” 美籍华裔著名中国文学研究家聂华苓和她的丈夫、美国学者保罗·昂格尔合译的《毛泽东诗词》中指出:“毛宣称的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合乎理想的。
‘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毛的这一论断是对他自己的作品的最好说明。
每首诗在他选用的传统形式上都是完美的。
” 许多中外人士都充分肯定毛泽东热爱中国古典诗词,是创作古典诗词的高手。
他对古典诗词的历史进行过认真的考察,对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他曾深情地说:“旧体诗词源远流长,不仅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喜欢,而且像你这样的中年人也喜欢。
我冒叫一声,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
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毛泽东所写的旧体诗词,其形式是旧的古的,但内容则完全是现代的,是实实在在的“今诗”。
今天写旧体诗,必须有新的思想、情感,新的意境和语言,不能用僻典,使它成为大众欣赏的障碍物。
旧体诗,必须配合革命形势,服从斗争需要,成为时代的号角。
综上所述,毛泽东诗词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前无古人的,以他的诗词创作实践开创了一代新风。
风云巨变 建世纪奇功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有相当部分都是在“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的年代。
在井冈山反“围剿”的斗争岁月,在变幻莫测、凶险异常的围追堵截的长征路上,毛泽东骑在马背上沉思,搜索节奏和韵律,创作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诗篇。
毛泽东每完成一场战斗,很少放弃用诗句来表达他的战斗的振奋的激情和对中国美丽雄伟山河的赞颂。
德国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说:“如果人们把毛泽东看作是新中国这个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缔造者,那么这种评价不算太高。
毛泽东把一个几十年来一直动乱不安、饱尝最严酷战争、灾难深重的中国引进了新的时代,并且用美妙的诗词记录了这个时代的历史进程,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 美国聂华苓、保罗·昂格尔说:“毛泽东认为文化战线从它开始时起就如同军事工作一样的重要。
在社会动乱和战争时期,文学更是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蒋介石热衷于以军事手段策划反共战争。
然而毛即使在失败和退却的最严重关头,也总是极力主张要相信艺术对于人们思想的塑造所具有的力量。
他认为,与军事上的胜利相比,这种塑造终究是共产党更为牢靠的力量。
” 他们还说道:“毛泽东在那有过无比艰难的岁月并曾遭到几乎是连续攻击的地方,诗中既没有怨恨,也没有对于胜利的得意忘形,只有笑语和决心。
长征快结束时,毛写了《昆仑》一诗,写的是从西藏往东绵延出来并深入到中国内陆的那条巨大山脉中的一座大山。
在凛然的风雪和严寒之中,他带领红军翻越了那条山脉,有许多人牺牲在那儿。
大量死亡、离散和饥饿,使只有几乎不到最初人马的五分之一的残余者挣扎着进入了延安。
然而在毛的诗中,全然不在乎那次长途的撤退以及所遭受的苦难,只有他对于我们这个世界异乎寻常的感受,并用以结束全篇。
在这样一个时刻写出的这些诗句,必然记录了他的豁达的襟怀和美好的愿望。
他对那座大山说道,它太高,雪也太多: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 国外的一些学者评价毛泽东在战争年代,最真实的形象应是一位目光敏锐的诗人,是一位带着农民的精明和将军的风度细心研究地图的战略家。
《沁园春·雪》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颂歌,是中国壮丽的山河使毛泽东产生了如此坚强的信念:现在的中国比五千年历史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辉煌灿烂。
无与伦比 颂千秋伟人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不但中国人在研究,外国人也在研究;中国人在歌颂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全世界都在歌颂这位世纪伟人。
许多国家领袖和知名人士,对毛泽东在历史上无与伦比的杰出贡献,都有极高的评价。
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赞比亚前总统卡翁达、日本前总理大臣大平正芳、法国前总理富尔、墨西哥前总统埃米略·希尔、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澳大利亚前总理高夫·惠特拉姆、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巴基斯坦前总理本·布托、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等都异口同声颂扬毛泽东是全世界几百年才产生的一位历史的巨人。
本·布托说:“像毛泽东这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才能产生一位。
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
他使历史显得渺小。
他的强有力的影响在全世界亿万男女的心中留下了印记。
毛泽东是革命的儿子,是革命的精髓,确实是革命的旋律和传奇、是震动世界的出色的新秩序的最高缔造者。
如果仅仅是从中国的范围来衡量他的划时代的功绩,那将有损于这位非凡人物的纪念。
他对当代局势发展的贡献是没有人可以比拟的。
” 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说:“毛泽东改变了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
表面上看来,他非常温和豪放,然而其中贯穿着激烈的解放斗争中锻炼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敏锐高深的智慧。
这样的人恐怕就举世无双的巨人吧。
” 美国学者聂华苓、保罗·昂格尔说:“像毛泽东这样一位革命的导师,一位大国的领袖,把他对祖国的一切所产生的最深沉的感受,浓缩的他精心写成的诗歌里,是无与伦比的。
” 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说:“毛泽东并不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物。
他是一个完美的人,是全民族的代表,是人民和时代的化身。
革命造就了毛,毛也造就了革命。
他有很丰富的成语和典故。
能在灵感闪现时立即写出古体诗词。
正如一个雕刻家雕刻石头那样,毛塑造了革命。
他以一种永恒的激情从事工作。
而这种达到忘我境界的激情就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未来。
” 日本学者福原亨一说:“毛泽东在整个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史上,始终是一颗放射出强烈个性的光芒的巨大红星。
他在传统诗词创作方面显露出非凡的才能,使他的形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反映得更加高大。
毛泽东是代表20世纪的英雄。
” 在毛泽东打开中国与美国建交大门、接见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时,尼克松念着毛泽东“只争朝夕”的诗句。
可见,毛泽东诗词不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尼克松说:“毛泽东的领导才能来自于他的坚强意志。
我见到他时,感到他的意志力或多或少是天生就有的。
他大部分生动的诗歌是在长征途中或长征以后写成的。
他在描写使人振奋的斗争场面,特别是描写残酷的斗争场面时,运用了鼓舞斗志的手法,使人读起来增添了力量。
由于具有这些品质,他才有可能激励他的同志们去完成像长征这样的史诗般的业绩,使他的同志们成为一支几乎是不可战胜的队伍。
“1972年2月17日10点35分,我们离开安得鲁斯空军基地,飞往北京。
“我同毛会见。
毛很活跃,紧紧抓住谈话中的每一个细微含义,但我看得出他很疲劳了。
周(恩来)越来越频繁地偷看手表,于是我决定设法结束这次会谈。
“主席先生,在结束的时候,我想说明我们知道你和总理邀请我们来这里是冒了很大风险的。
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很不容易作出的决定,但是我读过你的一些言论,知道你善于掌握时机,懂得只争朝夕。
“听到译员译出他自己诗词中的话,毛露出了笑容。
” 世界许多国家的著名工具书,如美国大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法国拉鲁斯百科全书、德国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前苏联大百科全书、前苏联文学大辞典、日本世界大百科全书以及国际名人录等,均有毛泽东专门辞条,这些条目皆高度评价毛泽东诗词。
美国聂华苓、保罗·昂格尔说:“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车家领导人,应当能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位诗人更多地售出他自己的诗集,这样说并不过分。
据说已经售出的毛泽东诗集达7500万册,完全比得上有史以来所有用英语写作的诗人的诗集的总和。
” 从国外知名人士对毛泽东诗词一系列的评价来看,毛泽东不愧为是20世纪的伟大诗人。
“全无敌”是出自毛泽东的哪首诗?这句出自《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这句话出自毛泽东主席1963年写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具体原文为: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注释:
蚂蚁缘槐: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有个叫淳于棼的人,一天喝醉梦见自己在“大槐安国”当了驸马,做了南柯郡太守,醒来才知是梦。
后来他在屋后发现一个白蚂蚁穴,还建有王城,原来这就是“大槐安国”。
蚍蜉撼树:唐韩愈《调张藉》,“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西风落叶下长安:唐贾岛《忆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下长安。
”
鸣镝:响箭,汉时匈奴冒顿单于用来发号司令。
有人称,“我们的文章如同响箭一般飞过去,修正主义招架不住了,如同西风卷落叶一般,纷纷败下阵来。
”
1962年,国际国内的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苏联修正主义的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更加是我国的经济雪上加霜。
老蒋又在台湾狂吠要窜犯大陆。
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股反共、反华、反人民的浪潮。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高举马列主义的大旗,同自然灾害和国内外敌人进行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在1962年的辞旧迎新之际,郭沫若填了这首词呈送给毛主席,同时发表在1963年1月1日的《光明日报》上。
这时毛主席正在广州视察,从报上看到了郭沫若的《满江红·领袖颂——1963年1963年元旦抒怀》这首词,十分感动,激荡起他久蓄在胸间的诗情。
当晚,他就凝眉沉思,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一个无眠之夜过去了,这首词的初稿也完成了。
后经反复推敲,吟诵修改,一首气势豪迈,意境磅薄的不朽之作就诞生了。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毛泽东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下面不属于毛泽东的诗词?《乙亥杂诗》作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沁园春 . 雪》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需晴日,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水调歌头 . 游泳》作者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说说毛泽东婉约诗词的特点,并进行分析?作为革命家的毛泽东在诗词中充满冲天豪气,不过他后来也曾自我总结说:“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
”毛泽东早年所写的一些情诗,恰恰表现出典型的婉约风格,1923年12月写下的《贺新郎·别友》又可谓其中的代表作。
毛泽东启蒙就学时便很喜欢诗词,直至80岁时还在动笔写诗,可以说诗词伴随了他的一生。
在探索“改造中国与世界”而进行革命斗争的几十载峥嵘岁月里,毛泽东写下过众多诗词,而且与同时代的文人一样好写旧体诗词。
毛泽东去世前,一般人能读到他的诗词只有新中国成立后发表的39首,即1964年出版的37首和1975年又发表的2首。
毛泽东去世后的两年后,他所写的一首《贺新郎》于1978年9月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并说明是1923年时写给杨开慧的抒情词。
当时发表的全文是: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这首《贺新郎》发表后,读者纷纷赞美全词的意境颇有古代“长亭送别”的风格。
不过有些专家感到其中“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的词句不像是那个时代的话语。
因为1923年以前的毛泽东没有可能表述他在60年代以后那种热度非常高的“世界革命”思想和蓝图。
从全词起承关系看,这一充满了“扫寰宇”般“革命豪情”的词句同整首词以及下阕的意境也不相符。
对此疑问,了解毛泽东写作风格的人后来说明,这位领袖对过去的作品总在不断修改,对自己的诗词多年后仍对字句不断推敲修正。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这两句,恰是在“文革”后期的1973年加上去的。
对这首《贺新郎》,毛泽东又体现了少有的重视,在1961年曾将此词亲手书写交给贴身卫士张仙鹏,叫他好好保存。
1973年冬天,毛泽东在重病缠身时又让人拿来12年前的原稿,反复斟酌加以修改,最后又将这首词加上“别友”的标题,并注明是1923年12月所写,交给了保健护士吴旭君抄正保存。
看到“别友”这一标题,再看一下毛泽东标注此词写于1923年12月,知道作者生平的人仔细琢磨后又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这首表现男女离别的情诗是写给谁的?1920年末毛泽东同杨开慧已经结婚,至1923年12月已生下毛岸英、毛岸青两个儿子。
写作时一向用词严谨的毛泽东,此时称呼杨开慧明显应该用“妻”而不应用“友”。
这首词中描绘的那位“热泪欲零还住”的美丽倩影,即“人间知己”的“友”,自然应该是一位女朋友,那么她到底又是谁呢?
陶斯咏系新民学会时的女友,应是“别友”对象
1978年9月发表词作《贺新郎》之时,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过去神化领袖的习惯还存在。
当时按照传统理解,已婚两年的毛泽东写下的男女告别情词自然被解释为赠给杨开慧。
但有些历史当事人如易礼容就不以为然。
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的易礼容,曾同毛泽东、陶斯咏一起参加新民学会并且相互熟悉,在1921年还参加创建了共产党长沙小组。
看到这首《贺新郎·别友》后,他便对该词是赠给杨开慧的一说提出异议,认为可能是写给陶毅的。
陶毅,字斯咏,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和新民学会时的女友。
她生于1896年,原籍湘潭,于1916年考入周南女子中学师范二班,与著名的女革命家向警予同窗,因思想开放激进被称为“周南三杰”之一。
在1918年成立的新民学会中,出色的女生有陶毅(斯咏)、任培道和向警予三人。
她们后来也都是国内知名人物,陶斯咏成为一位教育家,曾在湖南开办学校,却不幸于1931年早逝。
毛泽东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期间,曾同陶斯咏交往密切并有过很深的感情,毛陶分别时在几年间也有书信来往。
2007年中央电视台热播的《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连续剧,便向全国观众揭示了这段往昔佳话。
201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国内拍摄并播出了多部电视剧,里面一再出现了陶斯咏的形象,已经广为关心毛泽东生平的人所知。
包括正在央视一套播出的《毛泽东》,里面也有陶斯咏和毛泽东共同创办文化书社的镜头。
青年毛泽东作为一个“挥斥方遒”的高才书生,在长沙城内是人所瞩目的俊杰,年龄又在二十多岁,有丰富的感情生活才是正常的,只是过去因神化领袖避而不谈这些。
其实若如实地讲述毛泽东年轻时的情感过程,不会有损他的形象,还能让人看到这位年轻时即有名气的“润之先生”真实的人生经历。
“书生意气”时毛泽东的难能可贵,在于个人情感能服从于追求的理想。
在新民学会的多次讨论中,陶斯咏主张“教育救国”,她虽支持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口号,却不赞成也不愿走暴力革命的道路。
毛陶之间由于有家庭和政治追求不同等原因,有情人最终未能成眷属。
毛泽东平时将自己的诗词赠人时,往往都含有深意。
他知道丁玲曾是陶斯咏的学生,便手书这首情词相送,很有可能是触发了年轻时那段难忘情感而发。
毛泽东对青年时代的情词《贺新郎》在几十年间反复修改,生前又不让发表,这又反映出他毕生难忘却难以对外人言的情感。
人到老年时常愿意怀念自己的初恋。
如宋代诗人陆游年过八十时还特别怀念年轻时被迫离异的爱妻唐婉,写下了著名的《沈园》——“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垂绵”。
毛泽东在80岁时改词时,又特别标明这首《贺新郎》是写给女“友”的,大概怀有同样的情思。
说明毛泽东珍视同陶斯咏的情感,反而能体现出当年这位“润之先生”志向高远。
若论才华,陶斯咏在长沙曾有“江南第一才女”之称,据说又是才貌双全,家中更是省内富豪。
陶本人对毛泽东充满敬慕,后来又一直未嫁,至1931年不幸病逝,年仅35岁。
毛泽东当初若想追求荣华安逸,同陶斯咏结合是最好选择。
但他最终却选择了一条不惜舍家舍命的革命道路。
面对“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的旧情人,尽管心碎到“重感慨,泪如雨”的程度,以政治理念为择偶标准的毛泽东还是毅然斩断旧情。
杨开慧在政治上完全跟随毛泽东,于1921年就加入了共产党并甘当斗争中的助手,自然被选择为妻子。
今天的人可以试想一下,像陶斯咏这样一个习惯于富裕生活只想“教育救国”的小姐,能跟随毛泽东下乡搞农民运动吗?能上井冈山过穿草鞋、过吃红米饭、喝南瓜汤的日子吗?显然这是很难办到的。
只有像杨开慧、贺子珍这样的女性,才能跟随毛泽东历尽革命斗争和战火中的艰辛。
2007年热播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就对毛泽东同陶斯咏最终未能结合表示了深深的感叹。
据在毛泽东身边的人回忆,在这位领袖进入暮年时仍表达了对早年恋人、妻子的怀念。
随着对江青的厌恶感增长,这种怀念也愈发明显。
从毛泽东在80岁时还修改《贺新郎》并专门注明是“别友”来看,他在晚年可能也追忆起那位红颜薄命的陶斯咏。
据1975年至1976年在毛泽东身边照料的孟锦云在回忆录中说,这位重病在床的领袖曾问她,自己如果同江青离婚会怎么样?当然,由于江青与“文化大革命”不可分的关系,这时毛泽东已不能取消这位“旗手”的政治地位和身份,却会通过对早年情感的追思表露出对自己后来婚姻的遗憾。
如今,当我们重温《贺新郎·别友》这首词并研究其创作始末时,能体会到这位历史的伟人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同样有七情六欲。
人们感慨也赞叹的是,毛泽东毕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追求最终压倒了个人情感。
毛泽东诗词最大特色豪放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 专家谈毛泽东的诗词 毛泽东的诗词
以苹果手机为例,解压专家的使用方法:首先点击压缩包,选择用其他应用打开;找到解压专家,接着点击解压缩,然后就可以看到闪烁提醒的已解压缩的文件夹;点击进入后就可以查看到解压缩的内容,点击文件还可以选择进行预览、播放等。
解压专家一款可创建ZIP/RAR/7Zip/BZip2压缩文件,可解压ZIP/JAR,APK等格式压缩文件的超强工具。还支持任务管理器和程序管理器等辅助工具。一个软件,多种用法,还完全免费。
iPhone,是苹果公司旗下研发的智能手机系列,它搭载苹果公司研发的iOS手机作业系统。第一代于2007年1月9日由当时苹果公司CEO的史蒂夫・乔布斯发布,并在同年6月29日正式发售。
所能查到仅此一个,高谈阔论 :gāo tán kuò lùn
1、基本释义:
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2、属贬义词;
3、出 处:
晋·袁宏《后汉记》卷四:“尝疾俗儒高谈宏论;不切时务。”唐·吕岩《徽宗斋会》诗:“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4、例 句:
当然,那一派也是主张理想教育,喜欢高谈阔论的人物;
5、近义词:
海阔天空 、侃侃而谈、 放言高论、 夸夸其谈;
6、反义词:
缄口结舌 、不苟言笑、 一言不发、 沉默寡言;
成语高谈 :
高谈雄辩、 高谈弘论、 高谈雅步、 高谈虚论、 阔步高谈、 俭腹高谈、 高睨大谈、 高谈阔论、 阔论高谈、 虚谈高论、 雄辩高谈、 大睨高谈、 高雅闲谈、 高谈大论。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此为作者的读书观。读书,“读”是为了思,要把书看做一个整体来读,不能全部相信书上的内容,应该结合自己的思想,把它变成自己的内涵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