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大年初一放鞭炮,谁家放的鞭炮时间越早越好,图个大吉大利,来年一定会发财的。人们刚起来的时候穿好衣服,首先去开门,开门后要在门外放三个开门炮。称为是:“镇门炮”,又叫“大坠子”,嗵、嗵、嗵,非常响。预示着来年一顺百顺!
2、大年初一的习俗有:穿新衣、拜大年、放鞭炮、元宝茶、煮饺子、吃年饭等等。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大年初一习俗有哪些
大年初一的习俗有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等等。大年初一指的是春节,是中国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同时因为是农历正月的第一天,又因为是第一个朔日,因此又称为“元朔”。
传统习俗中的拜年,指的是人们为了辞旧迎新,从而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通常情况下,拜年是从家里开始,大年初一的早晨,晚辈起床之后,就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等等;而长辈受拜之后,就会将事先准备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过年期间,拜年是随处可见的,外出时遇见亲朋好友,又或者是碰见左邻右舍,都会互道“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等吉祥的话语;而登门拜年,走访各路亲戚也是“家常便饭”,因为只有在过年这段期间里,才能和家人、亲戚、朋友一同欢乐。
另外,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还要准备好各种美味佳肴,也就是备好年货,以此迎接客人的到来;并且由于年初的时候,存在部分市场没有供应的现象,因此提前备好年货,是非常重要的。
大年初一有什么习俗
1、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午后,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2、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炮仗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3、占卜运程: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
4、 贴画鸡:画鸡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
大年初一的风俗有哪些
大年初一的风俗有拜年、开门炮仗、贴画鸡、祭祖、占卜运程、给压岁钱、祈福攘灾、放鞭炮、放烟花、游神、押舟、庙会等。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之一,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一般拜年从家中开始,晚辈起床后向长辈拜年,然后长辈会将准备好的压岁钱赠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之后,在外出的时候遇到人们要互相恭贺新年,说些吉祥的话语。再就是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的互相登门拜年。
门炮是中国传统年俗。农历大年初一的凌晨,天刚蒙蒙亮,人们便起床了,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争先恐后放“开门炮”,梆敲三更,响炮连天,这意味着开门大吉,也宣告新年开始。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
正月一日为鸡日,即吉日。用鸡辟邪之举,方法是杀鸡著门或贴画鸡于门,称之为贴画鸡,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
除此之外,在大年初一这天,开门之后要先燃放鞭炮,这个叫做“开门炮仗”。在鞭炮燃完之后满地碎红不能清扫,这被称为“满堂红”,寓意着瑞气,喜气洋洋。在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大扫除,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同时这一天也不能倒垃圾和泼水,人们同样认为这样是会破财的。因此,在过年之前才会进行大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