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四诊法就是看,看面色、看走路、看形体、看营养状态等等;闻,就是嗅、嗅气味、嗅呼吸、嗅体味、嗅分泌液的气味等等;问就是问诊、问病史、问症状、问病情发展情况等;切就是切脉、诊脉的意思。四诊法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根据民间流传的经验和他自己多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
我国传统医学望闻问切四诊法中切是指
1、我国传统医学望闻问切四诊法中切是摸脉象。
2、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两个部分。切脉又称脉诊,是通过切按患者的脉搏来了解病情,为切诊中最主要的内容,所以习惯上切诊多指脉诊。但实际上自古以来也包括对病体的肌肤、手足、胸腹及其它部位的触摸按压等按诊的内容。将检查内容,如脉象的变化、胸腹的痞块、皮肤的肿胀、手足的温凉、疼痛的部位等与其它三诊互相参照,从而作出诊断。
什么是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
“望闻问切”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原文为: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
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问诊指询问症状。通过问诊了解既往病史与家族病史、起病原因、发病经过及治疗过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觉症状,饮食喜恶等情况,结合望、切、闻三诊,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切诊指摸脉象。望闻问切,合称四诊。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创造了望闻问切的是谁
“四诊法”(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根据相关史籍记载,四诊法是由扁鹊发明的,当时扁鹊称之为“望色、听声、写影及切脉”。
扁鹊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