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月:农历1月,冬月:农历11月,腊月:农历12月。
2、在我国远古时代,“腊”本是一种祭礼。在商代,人们每年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的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后来将冬祀称为“腊祭”。因此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一天称为“腊日”。
冬月是阴历11月,正月是阴历的1月,腊月是阴历12月。农历十一月为“冬月”,又称幸月,畅月,仲冬。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的话,又称“子月”称“建子”。
在腊月期间的汉族民俗活动很多。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汉应劭《风俗通义》谓“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动,所以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农历十一月为冬月,又称辜月、畅月、后十月、仲冬。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的话,又称子月称建子。寒冬腊月,即是指年前最冷的三个月,寒月为十月;冬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公历的冬月是在每年的11月7至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度,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剩余,所以还不太冷。
1、没有“三冬月”的说法,只有“冬月三”的说法。有句俗语说:不怕冬月三一阴,就怕大寒满天星。这里的冬月三是农历十一月。俗语的意思就是冬月期间不下雪不可怕,阴天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寒那天天气晴朗,晚上天空中满天繁星。
2、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