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2、【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解释】: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想,想做。勿:不要。施:施加。于:介词,在。人:这里解释为对方,与原文前面的“己”相对,己:自己的意思。
4、【出处】《论语·卫灵公》
论语中爱国的格言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7、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论语中自强不息的格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移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资料,论语简述
1、《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3、《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4、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