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徐克电影的意象相当破碎。电影只有短短几小时的长度,却要反应超出几小时的人物命运,所以电影要有留白之处,叙事不能太密集,得给观众留下断点(纪录片也许是例外,但是纪录片和一般电影的拍摄目的不同手法自然也不同)徐克最擅长利用断点,喻之以文法,就是言简意赅,寥寥数语笔浅言深而且徐克镜头下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影视艺术是视觉艺术,徐克电影中的人物通常都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观一眼则不能忘。大量使用爆破、烟雾等手法,场面极具爆发力伏线悠长,一动就是惊天动地。
导演徐克使这部影片不仅具有精彩的动作演绎,也更赋予影片一重旧有的家国情怀。他通过身份、阶级、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三个女性的视觉,折射出大中国观念的重心,更以文艺的情怀,书写了一幕幕悲怆的历史悲歌。影片推出时以三位爱国女性为当家主打,大有与当年自己在《英雄本色》中纯粹的男性个人主义唱擂台的意思。
该片不仅故事构思十分精巧,主角配角演绎的恰到好处,片中京剧桥段也与剧情有着紧密精彩的衔接。《刀马旦》中喜爱京剧的白妞囿于女身无法粉墨登场,为帮助花锦绣逃脱而初次上台,与湘红被督军青睐再次正式上台,最后为了逃命与各兄弟姐妹在台上正儿八经地唱完一出八仙过海,这些场景无一不是跟随剧情在推进,一方面把众人齐心偷出文件的故事不留痕迹地施展开来,而另一方面也尽显其中三女子如刀马旦”般的英勇与刚强。
吴贻弓,深入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思想情感,塑造了富有特色的人物,影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的历史感,饱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具有独特的创作构思和抒情诗般的艺术风格和精巧、细腻的艺术构思。《巴山夜雨》(合作)1981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城南旧事》获1983年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二届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和1984年第十四届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他还导演了《少爷的磨难》、《流亡大学》、《月随人归》、《阙里人家》等,其中《阙里人家》又一次让吴贻弓获得了最佳导演。
张猛是我非常喜欢的导演,他的两部作品都以家乡东北为视角,讲述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当时看完《耳朵大有福》,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这就是普通大众的生活啊,可为什么看完心里挺难受呢?许多电影看完就没什么印象了,可王抗美在结尾处在路灯下边骑自行车边唱《长征组歌》的镜头,还很清晰的在脑海中。现在华语电影界不缺什么亿元大导,缺的是像张猛这样想真要拍点什么的导演,在市场化越来越烈,商业片大行其道的当今,这实属可贵。《胜利》因为黄海波被封杀而不能上映,真是我心中的一个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