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2、翻译
孔子参观周庙,看到倾斜的器皿。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座位右边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斜着。孔子长叹道:“哎呀,哪里会有满而不倾覆的呢!”子路问:“请问持满有方法吗?”“持满的方法,压抑然后使之减损。”子路说:“减损有方法吗?”孔子说:“德行宽裕的人,守之以谦恭;土地广大的人,守之以勤俭;禄位尊盛者,守之以卑弱;人众兵强的人,守之以敬畏;聪明睿智的人,守之以愚笨;博闻强记的人,守之以肤浅。这就是抑损的方法啊。”
3、启示
人绝不可骄傲自满,凡是骄傲自满的人,总有一天会跌倒。此为孔子借助教育他的弟子们,人不能自满、自骄;这就是他主张的“损之又损”之道:“勿意,勿必,勿固,勿我”,提倡“仁、义、礼、智、信”。我们要学习孔子的实践精神,不能一味道听途说,要亲自去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孔子观于周庙原文及翻译启示
《孔子观于周庙》原文: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翻译:
孔子参观周庙,看到倾斜的器皿。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座位右边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斜着。孔子长叹道:“哎呀,哪里会有满而不倾覆的呢!”子路问:“请问持满有方法吗?”“持满的方法,压抑然后使之减损。”子路说:“减损有方法吗?”孔子说:“德行宽裕的人,守之以谦恭;土地广大的人,守之以勤俭;禄位尊盛者,守之以卑弱;人众兵强的人,守之以敬畏;聪明睿智的人,守之以愚笨;博闻强记的人,守之以肤浅。这就是抑损的方法啊!”
启示: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人绝不可骄傲自满。凡是骄傲自满的人,总有一天会跌倒。此为孔子借助教育他的弟子们,人不能自满、自骄。这就是他主张的“损之又损”之道:“勿意,勿必,勿固,勿我”,提倡“仁、义、礼、智、信”。
孔子语录的启示是什么
1、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2、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
3、孔子的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4、孔子的教育思想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5、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从子路见孔子中获得什么启示
1、启示: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要,同时也告诉我们开导别人要有耐心,而且方法要巧妙。
2、《子路见孔子》选自《孔子家语》,记载了孔子与子路最初相见时的一段对话,面对子路的疑惑和反问,孔子因势利导,语言简明而深入地纠正了子路的观点,让人无可辩驳。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