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知耻近乎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言必信,行必果。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为历代儒客文人推崇。
2、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1、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为历代儒客文人推崇。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2、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3、现“国学”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