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州》
【诗人】:王安石
【朝代】:宋朝
【完整诗词】
津津河北流,嶭嶭两城峙。
春秋诸侯会,澶渊乃其地。
书留後世法,岂独讥当世。
野老岂知此,为予谈近事。
边关一失守,北望皆胡骑。
黄屋亲乘城,穹庐矢如蝟。
纷纭擅将相,谁为开长利,焦头收末功,尚足夸一是。
欢盟从此数,日月行人至。
驰迎传马单,走送牛车疲。
征求事供给,厮养犹珍丽。
戈甲久已销,澶人益憔悴。
能将大事小,自合文王意。
语翁无叹嗟,小雅今不废。
1、擅是一个汉字,读音是shàn。
2、意思是指擅自、长于、独揽、独特出群等。常用词有擅自,不擅辞令,擅壑专丘等。
3、形声字。从手,亶声。“擅”字在隶变过程中形体变化不大,如?,声符仍有小篆的痕迹。在汉隶中, “擅”字的声符略有变形。本义是独揽。《荀子·仲尼》:“处重擅权。” 《韩非子·孤愤》:“当途之人擅事要,则外内为之用矣。”引申为自作主张,任意。又引申为善于、专长,据为己有等义。由此虚化为副词,表示情态、方式,相当于“擅自”。《墨子·号令》:“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辄收。”在古书中,“擅”有时通“掸”,是“持”的意思。《墨子·备城门》:“入擅苣,长五节。”王念孙《读书杂志》:“擅,读曰掸。”又是“禅”的通假字,“禅让”的意思。《荀子·儒效》:“周公无天下矣。乡有天下,今无天下,非擅也。”杨倞注:“擅与禅同。”
1、聚讼纷纭,汉语成语,拼音是jù sòng fēn yún,意思是许多人在一起对某一问题议论纷纷,不能决定哪种意见是正确的。
2、聚讼:众中争辩;纷纭:多而杂乱。
3、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众说纷纭的意思是人多嘴杂,议论纷纷。该成语出自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阿纤》中的“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一句话。
其近义词为街谈巷议、莫衷一是、众口纷纭、各执一词、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七嘴八舌、言人人殊等。
其反义词为异口同声、千篇一律、不谋而合、一口同声、众口一词、一辞同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