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一年级学生写铅笔字,首先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字质量。写字姿势包括执笔姿势和上课端坐的姿势。正确的执笔姿势:三指执笔,指的是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着离笔尖一寸左右的笔杆下端,其中,食指稍前,大拇指靠后,中指则是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
强化观察能力是前提。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教师先要引导学生观察时,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或谁在干什么;然后细致观察,合理想象,叙述图意(可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由内到外;按主次观察等顺序)。
培养想象能力是关键。光会看,不回想是不行的。只有想,学生才能把通过观察得到的死信息加工成一个故事或者一段话。
培养表达能力是重点。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本身就是创作,或者说离创作很近。要让学生尽一切可能去说,激发他们的说话激情。
写出自己的话是最终目的。说和写对二年级学生来讲不是一回事。有的光会说不会写,这就要求我们要极大地调动保护学生的写话积极性,不要要求过高。最初只要把事情写完整写具体就可以了,语句表达方面可适当降低要求,循序渐进。
1、把握文章线索,逐层深入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不是讲授重音、停顿等朗读知识,而是要先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弄情文章里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分清谁是主要人物,谁是次要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的态度如何,使文章中所描写的一切形象、一切细节在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清晰完整的概念,进而弄清文章的感情线索。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朗读活动,把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准确、真实地再现出来。
2、抓住文章中心,明确朗读基调。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交代一些有关文章的时代背景等知识,再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分析,准确地概括出中心思想,进而确定朗读的感情基调,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3、深入角色,体味真情实感。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首先要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指导学生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中获得的感情信息消化吸收,深入角色,体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终通过朗读正确地传达出来。
1、品词句。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
2、品读。品读就是多次地、反复地、有比较地思考地读。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就能加深领略感悟文章中听包含了的意思。
3、科学合理安排好学生全班齐声品读和个人自由品读的时机。
4、科学合理地把握住朗读指导和淡化朗读技巧的时机。
5、科学合理把握好读出自己的情感和读出文本情感两者的联系,考虑学生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