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斐波那契数列,又称黄金分割数列、因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以兔子繁殖为例子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
2、在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等领域,斐波纳契数列都有直接的应用,为此,美国数学会从1963年起出版了以《斐波纳契数列季刊》为名的一份数学杂志,用于专门刊载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3、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者,是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生于公元1170年,卒于1250年,籍贯是比萨。他被人称作“比萨的列昂纳多”。1202年,他撰写了《算盘全书》一书。他是第一个研究了印度和阿拉伯数学理论的欧洲人。
1、利用特征方程的办法(这个请自行参阅组合数学相关的书)。设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为An。(事实上An = (p^n - q^n)/√5,其中p = (√5 - 1)/2, q = (√5 + 1)/2但这里不必解它),然后记Sn = A1 + A2 + ... + An,由于An = Sn - S(n-1) = A(n-1) + A(n-2) = S(n-1) - S(n-2) + S(n-2) - S(n-3)= S(n-1) - S(n-3),其中初值为S1 = 1, S2 = 2, S3 = 4。所以Sn - 2S(n-1) + S(n-3) = 0。从而其特征方程是x^3 - 2x^2 + 1 = 0即(x - 1)(x^2 - x - 1) = 0,不难解这个三次方程得x1 = 1,x2 = p,x3 = q,(p, q值同An中的p, q)。所以通解是Sn = c1 * x1^n + c2 * x2^n + c3 * x3^n,其中c1,c2,c3的值由S1,S2,S3的三个初值代入上式确定。
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斐波那契数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松果、凤梨、树叶的排列、某些花朵的花瓣数(典型的有向日葵的花瓣)、蜂巢、蜻蜓翅膀、超越数e(可以推出更多)、黄金矩形、黄金分割、等角螺线、12平均律、杨辉三角、质数数量等。
斐波那契汤的梗:昨天的汤和前天的汤混在一起加热变成今天的斐波纳契汤。其实斐波那契汤是意大利的一种汤,具体做法是把昨天的和前天剩下的汤加热后混合,得到就是今天新鲜的“斐波那契汤”。第一天食堂供应的汤的“值”是1,第二天的汤“值”为1,在此后的日子里,每天供应的汤=昨天的汤+前天的汤。然而汤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变质,假设每天的汤的“值”会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即今天的汤=二分之一昨天的汤+四分之一前天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