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教育方法中的“因材施教”。肯定在进行教育时,必须采取因人而异的多种方法。而且,对孔子的“因材施教”有了发展。认为教育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孟子所倡导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是中国古代教育学的结晶,对今天的学习和教育仍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养心莫善于寡欲。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1、孟子是语录体散文集,《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2、《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孟子的主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主张,二是经济主张,总括起来叫做“王道”或“仁政”。
孟子,名轲,字子舆。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