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面评价:《摆渡人》电影打动观众的是里面的人情,人物做得极细,每个人物都像小时候的远亲近邻,每个都不完美,但各有亲近真挚之处,都很值得尊重,也值得疼爱。另外在幽默方面,大部分观众都认可,但也有少数观众认为搞笑太硬,而感动与否则更加个人化,有观众深表触动,也有人认为缺乏深度讨论,没被感动。
2、负面评价:有些观众认为影片故事凌乱,后半部分几乎是不知所云,还有影片不少台词过于矫情,让观众听得不能接受,全片怀旧歌曲堆砌到处卖情怀,想通过各种矫情的台词讲大道理,结果导致故事支离破碎,也没玩出什么新花样。还有观众认为,影片故事太过空洞,三条主线只有金城武那段比较好,其他两段都太过空洞无物。
吴贻弓,深入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思想情感,塑造了富有特色的人物,影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的历史感,饱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具有独特的创作构思和抒情诗般的艺术风格和精巧、细腻的艺术构思。《巴山夜雨》(合作)1981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城南旧事》获1983年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二届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和1984年第十四届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他还导演了《少爷的磨难》、《流亡大学》、《月随人归》、《阙里人家》等,其中《阙里人家》又一次让吴贻弓获得了最佳导演。
张猛是我非常喜欢的导演,他的两部作品都以家乡东北为视角,讲述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当时看完《耳朵大有福》,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这就是普通大众的生活啊,可为什么看完心里挺难受呢?许多电影看完就没什么印象了,可王抗美在结尾处在路灯下边骑自行车边唱《长征组歌》的镜头,还很清晰的在脑海中。现在华语电影界不缺什么亿元大导,缺的是像张猛这样想真要拍点什么的导演,在市场化越来越烈,商业片大行其道的当今,这实属可贵。《胜利》因为黄海波被封杀而不能上映,真是我心中的一个大遗憾。
姜文的故事永远不满足于告诉别人一些司空见惯的、日常的事。国内很多观众的观影习惯其实是靠电视剧培养起来的,还是期待讲个故事。一旦这个电影不是侧重于叙事,而是另一些更深更难的东西就不适应。姜文跟别的导演不一样,因为姜文同时还是个演员,姜文懂表演。不是说其他导演不懂表演,但姜文是从演员的角度去看怎么表演,所以姜文的要求跟其他导演不一样。姜文从演员的角度去看,就是如果姜文来演应该怎样演。姜文是大陆演艺人员中产量特别少、影响却很大的人,这与姜文的犀利眼光和独特创作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