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来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
然而“鬼”字却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被人目为“鬼才”、“鬼仙”。
这些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应当怎样评价,也成了一桩从古至今莫衷一是的笔墨公案。
其实,李贺是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
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
《苏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
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说:“嘉兴县前有吴*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
”全诗由景起兴,通过一派凄迷的景象和丰富的联想,刻画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的苏小小鬼魂形象。
前四句直接刻画苏小小的形象。
一、二两句写她美丽的容貌:那兰花上缀着晶莹的露珠,象是她含泪的眼睛。
这里抓住心灵的窗户眼睛进行描写,一是让人通过她的眼睛,想见她的全人之美,二是表现她的心境。
兰花是美的,带露的兰花更美。
但著一“幽”字,境界迥然不同,给人以冷气森森的感觉。
它照应题中“墓”字,引出下面的“啼”字,为全诗定下哀怨的基调,为鬼魂活动创造了气氛。
三、四两句写她的心境:生活在幽冥世界的苏小小,并没有“歌吹”欢乐,而只有满腔忧怨。
她生前有所追求,古乐府《苏小小歌》云:“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但身死之后,她的追求落空了,死生悬隔,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绾结同心,坟上那萋迷如烟的野草花,也不堪剪来相赠,一切都成了泡影。
这种心绪,正是“啼”字的内在根据。
仅用四句一十六字,形神兼备地刻画出苏小小鬼魂形象,表现出诗人惊人的艺术才华。
中间六句写苏小小鬼魂的服用:芊芊绿草,象是她的茵褥;亭亭青松,象是她的伞盖;春风拂拂,就是她的衣袂飘飘;流水叮咚,就是她的环佩声响。
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如今还依然在等待着她去赴“西陵松柏下”的幽会。
这一部分,暗暗照应了前面的“无物结同心”。
用一个“待”字,更加重了景象、气氛的凄凉:车儿依旧,却只是空相等待,再也不能乘坐它去西陵下,实现自己“结同心”的愿望了。
物是人非,触景伤怀,徒增哀怨而已。
最后四句描绘西陵之下凄风苦雨的景象:风凄雨零之中,有光无焰的鬼火,在闪烁着暗淡的绿光。
这一部分紧承“油壁车,夕相待”而来。
翠烛原为情人相会而设。
有情人不能如约相会,翠烛岂不虚设?有烛而无人,更显出一片凄凉景象。
“翠烛”写出鬼火的光色,加一“冷”字,就体现了人的感觉,写出人物内心的阴冷;“光彩”是指“翠烛”发出的光焰,说“劳光彩”,则蕴涵着人物无限哀伤的感叹。
不是么,期会难成,希望成灰,翠烛白白地在那里发光,徒费光彩而一无所用。
用景物描写来渲染哀怨的气氛,同时也烘托出人物孤寂幽冷的心境,把那种怅惘空虚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景物幻出人物形象,把写景、拟人融合为一体。
写幽兰,写露珠,写烟花,写芳草,写青松,写春风,写流水,笔笔是写景,却又笔笔在写人。
写景即是写人。
用“如”字、“为”字,把景与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描写了景物,创造出鬼魂活动的环境气氛,同时也就塑造出了人物形象,使读者睹景见人。
诗中美好的景物,不仅烘托出苏小小鬼魂形象的婉媚多姿,同时也反衬出她心境的索寞凄凉,收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
这些景物描写都围绕着“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这一中心内容,因而诗的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得到集中的、充分的揭示,显得情思脉络一气贯穿,具有浑成自然的特点。
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显然都受屈原《九歌·山鬼》的影响。
从苏小小鬼魂兰露啼眼、风裳水佩的形象上,不难找到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的影子;苏小小那“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的坚贞而幽怨的情怀,同山鬼“折芳馨兮遗所思”、“思公子兮徒离忧”的心境有一脉神传;西陵下风雨翠烛的境界,与山鬼期待所思而不遇时“雷填填兮雨冥冥”、“风飒飒兮木萧萧”的景象同样凄冷。
由于诗人采用以景拟人的手法,他笔下的苏小小形象,比之屈原的山鬼,更具有空灵缥缈、有影无形的鬼魂特点。
她是那样的一往情深,即使身死为鬼,也不忘与所思绾结同心。
她又是那样的牢落不偶,死生异路,竟然不能了却心愿。
她怀着缠绵不尽的哀怨在冥路游荡。
在苏小小这个形象身上,即离隐跃之间,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诗人也有他的追求和理想,就是为挽救多灾多难的李唐王朝做一番事业。
然而,他生不逢时,奇才异能不被赏识,他也是“无物结同心”!诗人使自己空寂幽冷的心境,通过苏小小的形象得到了充分流露。
在绮丽秾艳的背后,有着哀激孤愤之思,透过凄清幽冷的外表,不难感触到诗人炽热如焚的肝肠。
鬼魂,只是一种形式,它所反映的,是人世的内容,它所表现的,是人的思想感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 古诗词赏析征文600字
赏析:《山寺夜起》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江湜,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在住在山中野寺时,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情景交融抒发孤独与羁旅思乡之情。
作品原文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译文:月亮从山石处升起,挥洒下来的光辉照得满溪烟雾腾绕。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前。打开门,欣赏这夜景,抬头看那深寒的夜空。有谁见过我这等没有家的流浪者,在这深山中孤独的难以成眠。
赏析
首联“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月光普照大地,为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奠定了思乡的基调。颔联紧承首联,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尾联直抒胸臆,用反问的形式写到: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人,在这荒郊野外,月下思乡,山中叹惋,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与前面的景物描写遥相映衬,更写出一份愁绝伤绝的自伤之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击壤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锄禾》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悯农》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蚕妇》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观猎》
行矣秋风高,去采玉井莲。——《书怀》
相逢畏相失,并着采莲舟。——《采莲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观田家》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观刈麦》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陌上桑》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田园作》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卖炭翁》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江上渔者》
天旱农夫盼春雨,泪眼望稻谷。——《耕织图》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贫女》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
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