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历史上有无数文人墨客为之留下了吟咏佳作,这其中也有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身影。
比如下面这首:
《徐使君分新火》
临皋亭中一危坐,三见清明改新火。
沟中枯木应笑人,钻斫不然谁似我。
黄州使君怜久病,分我五更红一朵。
从来破釜跃江鱼,只有清诗嘲饭颗。
起携蜡炬绕空室,欲事烹煎无一可。
为公分作无尽灯,照破十方昏暗锁。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唐宋时期,寒食节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赐百官,称为“新火”,杜甫《清明》诗“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说的便是这种习俗。
清明节这天,黄州知州徐君猷将子夜采得的新火遣人送到苏轼家中,徐君猷是个文人,对苏轼也非常敬仰,苏轼遂作《徐使君分新火》表示谢意。
从这首清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轼久病且贫的窘境,也看出他与徐君猷之间的深厚感情。
贬官黄州期间,苏轼的许多亲友都和他渐渐疏远,甚至断了书信,苏轼内心的失望与落寞可以想象。
徐君猷的友情,给了苏轼很大的慰藉,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说:
“始谪黄州,举目无亲。
君猷一见,相待如骨肉,此意岂可忘哉?”
历尽繁华也阅尽苍凉的苏轼,更能懂得雪中送炭的可贵,这年九月初九,徐君猷即将离任赴湘,苏轼约他登高饮酒,以一首《醉蓬莱 重九上君猷》为其饯行。
但令人叹惜的是,徐君猷到湖南任上不久便离开了人世,苏轼闻讯专门作诗悼念——当然,这是后话了。
中华传统文化摘抄笔记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佛教为天竺所传,但如今中国境内的佛教早已被汉化)。
亦称华夏文明。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
在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
长江流域农业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黄河流域早期农业一般主要是种植粟,长江流域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
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农业文明区域和北方草原游牧文明区域有一过渡地带,这一地带也是历史时期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主要是汉族)相互争夺的主要区域,在这一区域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也不断获得直接的交流、融合。
中华民族在神农时代以前的政治形态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领袖是「巫」。
这种说法与传统的认知差异很大,在历史上人们的认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装神弄鬼没有知识的。
实际上在先民的原始时代「巫」是科学家,「巫」代表知识的权威。
原荒时代,先民知识未开,见大自然各种现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气候变化的风雨雷电等等。
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
对于这些疑惑要想获得答案,只有去向「巫」就教。
巫对于这种现象,经过观察,思考,分析等过程后做出的结论是风有风神,雨有雨神,雷有雷神,电有电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无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
神主宰论,现代人看来太不科学,太迷信了。
但谁敢保证当代科学家对宇宙现象所做的解说,等千年以后,不会被推翻而指为迷信,反科学的呢?
另外,人类有两件事情无法自己处理,必须要求助于他人。
一是生理的,人没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须要请医生诊治。
二是心理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总是患得患失,东想西想,犹豫不决,这时必须要请教他人提供意见作参考。
现在的人当然知道,生了病要去医院诊疗。
心中有犹豫不决的事,要请教至亲好友,或者向专家咨询。
在原始时代,这两件事发生了,求助于同一人,就是「巫」。
由古「医」字写作「医」,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证明。
(一)先谈一谈巫的治病,原始时代,先民所害的疾病是很简单的。
多数是饮食不适合,所引发的肠胃病「腹泻」之类,和气候不适应所引起的「感冒发烧」等。
当先民生病去求助巫的时候,巫最初也是用祈祷的方式求助于神。
但是病是现实的,正在腹泻的病人靠祈祷是止不住的。
聪明的巫便改换用食疗的方法,顺手采一些植物给病人吃。
当然没有经过白老鼠、兔子、猴子做试验,直接做临床,是非常危险的事。
所以病人吃的结果,有的病好了,有的没有影响,有的更严重了。
巫又把它记录下来,什样的草治什么病,把植物的形状绘出来。
到神农时候又把它整理归类汇编成「本草纲目」,所以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就是指此事,绝对不会是用自己做试验。
(二)再关于问事:先民所问的事,以气象为主。
主要是为了打猎。
让我们回想一下,气象台具有最新的科学仪器,尚且无法预测气象的变化,巫又有什么本领可以确实预测呢?然后巫发现对于事情发展的推断,不如用药治病一样那么直接,那么明显,会产生极大的落差。
对于人民的问题,又不能不回答。
聪明的巫对于人民所提的问题不再予以明确的答案,而改采比喻的方式给对方一个暗示。
而其比喻多随兴采用民谣歌词。
一直流传到伏羲,把历代的巫回答人民的答案加以整理归纳成六十四个个案,这就是《易经》的由来。
「医」和「易」是一对双胞胎,是人类文化的两大主轴,有关《易经》的版本流传:在人类没有符号文字之前,是采用结绳记事,《易经》的八卦的「阳爻」,「阴爻」是用一个大结,和二个小结分别做代表。
一串一串绳子结挂在墙壁上就是「卦」的由来。
而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叠而组合成的,因此每一个六十四卦的卦是由二个三爻卦相联结,所以便称做「连三」。
又因为三爻卦中没「三」这一卦,只有「山」「艮为山」。
由结绳进步到符号文字以后,把「三」连结起来就像「山」如干卦的排列是「」好像两个山字连结起来的样子,故把「连三」改为(连山)了。
由于文明的进步,人类知识渐开,对周遭事务的认知也有改变,故对(连山)易有所修订整理。
至黄帝时代,发明了文字,把原先挂在墙壁的(连山)易,修改成平面的符号。
发现易的排列,应该由坤干两卦开始。
而且人类生活最重要的地方是大地,故把坤、干排在干卦前面,排在第一#,为了正名故改为(归藏)。
一直延用到殷朝。
周文王被纣王政治迫害,被囚在羑里。
周文王被囚困在羑里为了避免纣王对他起谋反的疑心,所以对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书籍不敢读。
只有弄一本(归藏)易来读,以示胸无大志。
即是文王羑里演易故事的由来。
(归藏)易经周文王修订整理即改名为《周易》。
对《周易》发扬最有力的是孔子。
孔子周游列国反鲁,六十八岁获得《周易》,发现自己心中一切的疑问,在《周易》中都可以得到满足的答案。
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可见其用功夫之勤。
并为《周易》写了十篇文章,阐扬《周易》的理论。
最后感叹「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自叹读易太晚了,假如在五十岁读到《周易》的话,就不必周游列国,到处问道了。
《周易》经过孔子整理后,就定稿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敢更改只字词组。
所以(连山)、(归藏)、《周易》实际上是一本书,由于版本不同而书名亦有所异。
参看中国古代文化 。
农历 - 武术 - 二十八宿 - 对联 - 龙 - 五行学说 - 八卦 - 中国传统节日 - 中国古代哲学 - 儒家 - 气- 道 - 茶艺
[编辑本段]传统学科:
数学 :《周髀算经》; 《九章算术》(三国时刘徽著); 祖冲之; 算盘 。
天文学:天象观察记录, 发明观测仪器:圭表;浑仪;简仪;高表;仰仪,制定历法(农历)。
医学 :中医,藏医,蒙药 。
农学 :《齐民要术》,贾思勰著 《水经注》郦道元著
四大发明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
建筑:参见中国建筑 ,园林 ,庙宇 ,宫殿 ,故宫 ,阿房宫 ,塔 ,万里长城 ,墓葬建筑 。
绘画:中国画 ,清明上河图 。
书法 :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硬笔书法 。
音乐:中国民族音乐 ,中国戏曲 ,传统民歌 。
舞蹈:古代舞蹈,周朝雅乐 ,大舞 ,小舞 ,汉朝乐府 ,唐朝乐舞 ,现代舞蹈,彩带舞,武功 ,扇子舞 。
戏曲:京剧 ,评剧 ,越剧 ,粤剧 ,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 。
曲艺 :相声 ,歌仔戏 ,皮影戏 ,布袋戏 ,南曲 ,高甲戏 。
戏曲影视: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视 ,中国电视史 。
服饰:参见中国服饰 。
饮食:请参照中国菜 。
八大菜系 :川菜 (四川菜)
湘菜 (湖南菜)
粤菜 (广东菜)
苏菜 (江苏菜)
鲁菜 (山东菜)
浙菜 (浙江菜)
闽菜 (福建菜)
徽菜 (安徽菜)
筷子
教育:国子监 ,太学 ,科举制 ,私塾 ,书院 ,翰林院 。
文学:参见中国古典文学 。
中国神话 。
中国寓言 。
中国典故 。
中国小说 。
中国诗词 。
体育:象棋 -- 围棋 -- 武术(功夫) -- 气功 --点穴 --针灸。
华夏文明的文化逻辑与“天圆地方”说存在密切关系。
当然,如果我们认识到井田制度的文化来源——“疆理”农业和“疆理”规划对土地产权初始界定的作用和意义。
那么,从“天圆地方”和“疆理”农业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与文明起源的历史脉络是非常清晰的,而这种文化关系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河南省贾湖文化时代。
所以,井田制度的破解不仅可以解决中国夏、商、周三代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中国文化与文明的起源问题。
文化、政治、经济及其制度安排之间本来就存在整体性的结构关系,只是传统经济学理论没有予以必要的揭示而已。
实际上,重商主义并非谁试图摆脱就可以摆脱得了的。
制度安排应当是探讨文明的一条重要路径,同时也是讨论一定社会结构经济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24420.htm
关于读书的七句诗全文1、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2、焚书坑
唐代: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译文:焚书的烟雾刚刚散尽,秦始皇的帝业也随之灭亡,函谷关和黄河天险,也锁守不住始皇的故国旧居。
焚书坑的灰烬还没冷却,山东群雄已揭竿起义,起义军领袖刘邦和项羽,原来都不读书!
3、读书
宋代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译文: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是为了黎明百姓。
灯下读书,眼神已不比从前,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4、柏学士茅屋
唐代:杜甫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译文: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5、清明
宋代: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译文:无花无酒的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犹如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破晓时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关于赞颂毛泽东的诗句1、《毛泽东颂》
天骄一代数毛公,指点江山撼苍穹。
遵义城头引正路,延安塔顶耀长空。
挥师华夏摧枯朽,逐鹿中原灭害虫。
今日神州娇更艳,缅怀伟业仰元戎。
作者是近现代学者何东枝;出处《中华领袖颂诗词联大典》。
释义:一代天之骄子就是毛泽东,江山指点震撼整个宇宙。
在遵义这个古城指引革命的正确道路,延安宝塔一直照耀着天空。
智慧军师华夏民族摧垮腐朽的王朝,追逐到中原消灭革命的敌人。
现在的神州大地会更加娇艳明媚人们缅怀伟大的基业仰望着元首。
选自重庆市涪陵老年诗书画研究会编《何东枝诗文集》第53页。
2、《赞毛泽东诗词》
诗词圣手数泽东,马背吟成佳作丰。
写景抒情富哲理,构思巧妙震苍穹。
内容深邃涵大海,气势磅礴吐长虹。
时代风雷歌奋进,金相玉质受人崇。
作者是近现代学者何东枝;出处《中华领袖颂诗词联大典》。
释义:诗词方面的圣手,毛泽东也是数一数二,在马背上吟诗便就是千古的佳作。
诗词形式多样,既写景抒情又参透人生智慧哲理,构思巧妙震撼着宇宙。
诗词的内容深邃像大海一样宽广,气势如虹,不可阻挡。
毛泽东引起时代前进之风吹响战歌使人发愤图强,就像金子上面镶着玉石备受人们的推崇。
选自重庆市涪陵老年诗书画研究会编《何东枝诗文集》第53页。
3、《卜算子·久留北京》
我伴春风来,未逐春风去,
夏雨冥冥遂及秋,犹共燕云住唱彻东方红,
踏遍长安路,仗有红心向日倾,
不怕风和雨由久留北京,感受到红心向日,
不怕风雨,其意是说,
追随毛泽东,就会无往而不胜。
作者是当代诗人周世钊。
释义:我伴着春风徐徐走来,却没有跟随春风一起离开。
夏天的雨是等不到秋天的,就像共燕云的歌唱得响彻东方红。
走遍长安的道路,依靠的是我们有一颗向着太阳的红心。
不怕风雨的阻挠一直停留在北京,真切感受着红心向日。
不怕风雨的阻挠,此心是不言而喻的。
人们追随毛泽东,就一定会取得更多的胜利。
选自龚国基《毛泽东与中国现代诗人》2014.08版第394页。
4、《七律·瞻仰延安革命圣地有感》
北国风光著两间,延安灯火照人寰。
十年伏虎真奇伟,三座移山只等闲。
奔逸绝尘趋步晚,光华无极颂歌难。
欲知覆地翻天秘,四卷从头仔细看。
作者是当代诗人周世钊。
释义:北方寒冷地带的景色风光在全国很出名,延安的灯火通明照着路上的行人。
像蹲伏着的老虎十年如一日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封建社会的三座大山消除只用一会的功夫。
虽然毛泽东起步的时候比较晚,但是他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他的才华用光华无极都是很难歌颂。
想要知道中国翻天覆地的秘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一定要从头仔仔细细阅读学习。
选自龚国基《毛泽东与中国现代诗人》2014.08版第394页。
5、《赞毛泽东》
卧听雄鸡唱,声闻天地间。
春秋身外寄,家国梦中还。
开辟一条路,推翻三座山。
巨人挥手处,指点挂风帆。
作者是当代诗人蒋世鸿。
释义:躺在床上听雄鸡唱,声音传播在天地之间。
春秋时期当兵都不在家乡,在梦里回归国家和故乡。
毛泽东开辟一条光明大道,推翻封建社会三座大山。
毛泽东指挥江山,就像挂着风帆一路顺风顺水。
选自罗爱平《张永健主编,梦之魂》2014.06版第268页。
自创爱国诗歌自创的,不得复制作答
沁园春新世纪颂
世纪沧桑,百卉齐芳,祖国富强。
喜峰回路转,云开气爽;莺歌燕舞,虎跃龙骧。
铁马行空,神舟揽月,港澳回归入世忙。
东风荡,看千帆破浪,飞渡重洋。
欣逢盛世隆昌。
惜创业艰难守业长。
听黄河激荡,长江鼓浪;情牵西域,心系东疆。
塞北腾凰,江南起凤,特色奇葩环宇香。
迎新纪,我神州赤县,更铸辉煌。
沁园春中华颂
滚滚黄河,浩浩长江,莽莽草原。
望长城起舞,珠峰傲立;文明古国,传五千年。
塞北风光,江南秀色,续写神州锦绣篇。
睡狮醒,正冲天怒吼,声撼山川。
东风卷起洪澜,洗前耻,龙飞万里天。
看尖端争献,飞船星弹;工农竞产,连续翻番。
申奥梦圆,行行夺冠,惊震环球入世欢。
舒望眼,愿长征接力,更上峰巅。
关于腊肉的诗句1、霜蹄削玉慰馋涎,却退腥劳不敢前。
水饮一盂成软饱,邻翁当午息庖烟。
出处:宋代王迈《腊肉》
释义:将腊肉上的白霜清洗干净,将因为腥味劳苦不敢向前。
喝一一盂水,便有了饱腹感,邻居家的老头在正午的时候就没有做饭了。
2、寒虀仅盈盎,腊肉不满豆。
敝裘拥衾眠,微火拾薪构。
出处:宋代苏辙《除夜泊彭蠡湖遇大风雪》
释义:腌菜仅仅刚满一盎,腊肉还不满一个小碗,拥着破旧的皮衣和棉被睡觉,捡来的柴火也只能烧着微弱的火光。
3、噬遇腊肉尚为吝,饮食在颐尤欲节。
出处:宋代郑刚中《广南食槟榔先嚼蚬灰蒌藤津遇灰藤则浊吐出一》
释义:吃腊肉的时候尚且吝啬,在饮食方面尤其节约小气。
扩展资料:
腊肉是湖北、四川、湖南、江西、云南、贵州、甘肃陇西、陕西的特产,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宁王,兵败南下走巴中,途经汉中红庙塘时,汉中人用上等腊肉招待过他。
又传,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地方官吏曾进贡腊肉御用,慈禧食后,赞不绝口。
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
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
七~十五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
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
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
关于赞颂毛泽东的诗歌赞颂毛泽东的诗歌有雷锋的《歌颂领袖毛泽东》、徐放的《新中国颂歌》、王亚平的《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胡风的《欢乐颂》、聂绀弩的《一九四九年在中国》等等,列举部分:
1、《歌颂领袖毛泽东》
(1958年)雷锋
河流奔腾向海洋,
海上升起了红太阳。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领导我们走向胜利和解放。
您领导我们生产建设,
把困难贫穷埋葬。
您领导我们战胜敌人,
把祖国变得繁荣富强。
2、《新中国颂歌》(第4节)
徐放
从此,中国亮了,
从此,世界的东方也亮了。
今天,
中国是张灯结彩的中国,
世界是欢腾鼓舞的世界。
这是几千年,这是近百年,
这是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斗争的成果;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思想成果。
从今天,
在中国的历史上,
要写着毛泽东,
在世界的历史上,
要写着毛泽东。
3、《一九四九年在中国》
聂绀弩
朝阳从东方升起,
霞光万丈把阴霾洗,
希望的大门已开启,
在一伟人的带领,
亿万心魂已觉醒,
把鲜红的旗帜高高地擎起,
把激昂的国歌铿锵地唱起,
把奋进的步伐坚定地迈起,
迎着东方灿烂的朝阳进取,
昔日的微弱呻吟,
今朝化作,
雄狮狂吼猛虎啸,
雷声贯耳震寰宇,
蛟龙出海慑四方,
大鹏展翅绘雄图,
从此,
一个新的民族诞生,
在世界的东方站起,
在世界的巅峰崛起,
在世界的前端奋取,
这是解放一九四九。
4、《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选部分)
王亚平
敬礼吧!
面向掌握历史车轮的舵手—毛主席!
马列主义的实践者,
苦难人民的救星,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
我们—全国的人民,
用颠不倒、扑不灭的信心,
用山样高海样深的热爱,
迎接年青的中国!
迎接建设的年代!
5、《欢乐颂》
胡风
时间开始了,
毛泽东,
他站到了主席台底正中间,
他站在飘着四面红旗的地球面底,
中国地形正前面,
他屹立着象一尊塑像,
掌声和呼声静下来了,
这会场,静下来了,
好像是风浪停息了的海,
只有微波在动荡而过,
只有微风在吹拂而过,
一刹那通到永远,
时间,
奔腾在肃穆的呼吸里面,
跨过了这肃穆的一刹那,
时间!时间!
你一跃地站了起来!
毛泽东,他向世界发出了声音,
毛泽东,他向时间发出了命令,
“进军!”
掌声爆发了起来,
乐声奔涌了出来,
灯光放射了开来,
礼炮象大交响乐的鼓声,
“咚!咚!咚!”地轰响了进来,
这会场,
一瞬间化成了一片沸腾的海,
一片声浪的海,
一片光带的海,
一片声浪和光带交错着的,
欢跃的生命的海,
海,沸腾着,
它涌着一个最高峰,
毛泽东,
他屹然地站在那最高峰上,
好像他微微俯着身躯,
好像他右手握紧拳头放在前面,
好像他双脚踩着一个,
巨大的无形的舵盘,
好像他在凝视着流到了这里的,
各种各样的河流,
毛泽东,
他屹然地站在那最高峰上,
好像他在向着自己,
也就是向着全世界宣布:
让带着泥沙的流到这里来,
让浮着血污的流到这里来,
让沾着尸臭的流到这里来,
让千千万万的清流流到这里来,
也让千千万万的浊流流到这里来。
扩展资料:
1、胡风(1902年—1985年),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从《欢乐颂》到《又一个欢乐颂》,胡风把政治抒情诗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
用真挚,深情等词汇解读他的三千多行长诗,并不为过,歌颂毛主席的情感洋溢,饱满。
2、1949年2月聂绀弩在香港创作了一首题为《一九四九年在中国》的长诗(该诗收入诗集《元旦》,香港求实出版社1949年7月出版),使他成为第一个歌颂毛泽东的诗人。
该诗“答谢”章的第三节题为“给毛泽东”。
聂绀弩曾为农讲所的座上宾,也是“四人帮”的阶下囚。
一生“悲真喜真怒更真,文奇诗奇遇更奇”,乃当代文坛奇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胡风
百度百科-欢乐颂
人民网-雷锋诗词:歌颂领袖毛泽东
中国新闻网-第一个歌颂毛泽东的诗人及其他
有关花鸟的诗词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唐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唐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 塞下曲〉
带“鸟”字的诗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宋·徐俯《春游湖》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宋·徐元杰《湖上》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宋·王令《送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唐·杜甫《旅夜书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宋·张志和《渔歌子》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
——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元·马致远《秋思》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
——宋·叶绍翁《西溪》
②带“鸟”字的诗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九章哀郢》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唐·韦庄《台城》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唐·杜甫《望岳》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唐·杜荀鹤《春宫怨》
菊花
晋·王淑之《兰确铭》: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
色艳群英。
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
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
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董必武《赏菊》: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
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唐·李白《感遇》;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
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李白生于盛唐,郁郁不得志,伤感之情,跃然于纸。
晋·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田,自耕自食,悠然自得之情,溢于诗外。
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唐·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他以"冲天"为主题,借菊咏志,表达了他敢于冲天摧毁封建王朝黑暗统治的豪情壮志。
宋·史铸《咏翻集句》:
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
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
宋·张孝样《鹧鸪天》:
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
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
凝薄雾,傲繁霜,东篱恰似武陵乡。
有时醉眼偷相顾,错认陶潜作阮郎。
宋·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她把"瘦"字人词,把她的离情与菊花体态交融在一起,抒发内心久别的情感。
明·高启《晚香轩》:。
不畏风霜向晚秋,独开众卉已凋时。
地荒老圃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
秋色苍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
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
明·文征明《咏菊》:
菊裳茬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
零落万红炎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
毛泽东《采桑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沈钧儒《赏菊》:
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
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
樱唇滴处酥融雪,粉靥羞时涉泛霞。
莫道婆娑春意减,案头回盱有名花。
臧克家《菊畔香》:
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
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
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
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
不须持鳌把酒,默诵佳句分外香。
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
朱德《赏菊》:
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
明·戴进《画菊》:
黄花开满院前坡,醉杀西江计汝和。
忽见钱塘著色画,不知秋色较谁多。
清·刘大槐《题菊》:
翠叶丹苞斗晚霞,眼明真见故园花。
依稀白雁江天幕,得眼篱边箬帽斜。
清·陈鹤年《题画菊》:
离离丰骨傲霜寒,晚节谁知事更难。
最爱东篱闲把酒,此中容得澹人看。
董必武《菊花,题双清楼主画》:
托根在石罅,叶盛花亦繁。
生机随地茁,何用费篱樊。
齐白石《紫菊》:
九月西风霜气清,舍南园圃紫云晴。
看花只好朱栏外,不惹园丁问姓名。
唐·白居易《重阳夕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陆龟蒙《亿白菊》:
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湘滞未容回。
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宋·韩椅《和崔象之紫菊》:
紫菊披风散晚霞,年年霜晚赏奇葩。
嘉名自合开仙府,丽色何妨夺锦纱。
唐·释皎然《九日与陆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宋·欧阳修《菊》:
共坐栏边日欲斜,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陆游《晚菊》:
蒲柳如懦夫,望秋已调黄。
菊花如志士,
过时有余香。
眷言东篱下,数株弄秋光。
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
高人寄幽情,
米以泛酒觞。
投分真耐久,岁晚归枕囊。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 清明节给领袖的诗词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有木有苏轼的
1、《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2、《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3、《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4、《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
1、孕妇避免扫墓。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从别的方面来说,清明时节是非常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2、不可在墓地拍照。大家扫墓的目的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拍照,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3、忌穿大红大紫。清明节是不能穿大红大紫去上坟的,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
4、身体不佳者避免扫墓。一个身体正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的人最好不要去参加扫墓活动,因为此类人正处于总体运势低迷的状态,极易招致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