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自我角色定位,不管在策划活动还是带领活动中,放下自己“专业”的帽子,清晰自己身份,明白自己只是孩子的同行者,那么从策划到带领,都会从服务对象出发,对他们多一些认可、接纳。如此一来,看待问题的角度、处理的方式或许截然不同。
2、从服务需求出发,而需求又分为规范性、比较性、表达性和感受性需要。通常儿童青少年的成长需要聚焦在社交、情绪、行为等方面,依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成长细化服务主题和内容,从而选取合适的介入形式。
3、注重服务形式与带领方式,策划活动形式时要注重儿童青少年的参与。学习吸收率金字塔告诉我们,学习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其中被动学习包括听讲、阅读、听与看、示范和展示,这种学习留存率大概在5% -30% 之间。而主动的学习方式比如小组讨论、实作演练、教授别人、立即应用,这种形式留存率大概在50% -90% 之间。所以在设计活动时应尽量选择能够让儿童青少年主动参与学习的方式,比如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辩论赛、历奇、小老师等,一方面形式新颖有趣,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和吸收度高。
4、精心进行环境设置,很多时候可能会忽视活动现场、环境道具等布置,以为拉个横幅摆个桌椅就能开展活动。其实如果想要更好地达到活动效果,还需要精心准备设置环境。比如安全隐患的排除、留言墙的设置、空调的开放、墙面资料的张贴、讨论环节大白纸的准备等,都能够影响到服务对象的投入感。
5、评估方式多样化,比如角色扮演、现场问答、游戏中测验等。现场分享属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分享的技巧,引导参加者将活动体验与主题相联系,促使参与者之间相互学习,以更高的热情投入活动。
1、蝙蝠是哺乳动物,不是鸟类。蝙蝠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下的一类动物,是哺乳动物中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兽类。除一般哺乳动物的特点外,还有一系列适应飞行的形态特征。
2、蝙蝠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同时也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够携带数十种病毒。蝙蝠与其能够飞行并进行夜间生活相适应,它们在生理机能上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
设计一项学习活动,首先考虑的是活动的总体目标,其次是活动的具体内容、再接着是活动如何组织,以及活动如何评价。大多数学习活动都离不开策略:
1、分组策略。如何分组是学习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分组方法有很多种,如异质分组、同质分组、教师分组、学生自愿分组,随机分组等。理论上异质分组是最好的,但实际操作中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拘泥于一般原则。
2、组织策略。活动要能有效和可持续开展,往往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小组成立初期,可以让成员为小组取一个有创意和个性的名字,以增加凝聚力。通过开展一些热身活动,让大家尽快熟悉、建立友谊。进行简短培训,让大家熟悉活动规则,提高协作意识和能力。
3、评价策略。活动的评价指标会如同指挥棒一样对结果产生巨大影响,必须事前进行精心设计。活动的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形成性的,既应该有对小组的整体评价,也必须有对成员的个人评价。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简述如下。
1、在设计某一活动时,应适应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健康教育内容应以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儿童的经验准备。有时,健康教育本身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规律与儿童的发展水平不一致,教师就要努力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把握健康教育内在的教学规律,使设计的教育活动次序与儿童发展的程序尽可能接近。
2、对于内容丰富的同一主题的活动,可以按照儿童发展的程序,设计成系列活动在三个年龄阶段分别进行,但要注意各年龄段侧重点和分量的分配,以便活动能够按照儿童发展的程序不断深化,螺旋式上升。经济性原则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活动的效率,努力追求以最少的付出(包括教师、儿童、幼儿园财力、物力等的付出)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设计要充分挖掘生活中各种教育资源,注重合理地运用。比如,广泛收集各种废旧材料,与儿童起制作玩教具,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