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意思 :鲍鱼:咸鱼;肆:店铺。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长时间待在臭的地方,就不觉得那里臭了。形容人已经被坏环境同化了。
2、【出处】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意思
1、释义:进入了卖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
2、出处:出自三国时期王肃的《孔子家语·六本》卷四。
3、原文节选: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4、白话释义: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
5、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作坊,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
6、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也是环境影响的!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无入而不自得无入的意思
1、无入而不自得无入的意思是人不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中庸之道和安然自足的心境,出自《礼记·中庸》。
2、《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3、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主要注本有程颢《中庸义》、程颐《中庸解义》、朱熹《中庸章句》、李塨《中庸传注》、戴震《中庸补注》、康有为《中庸注》、马其昶《中庸谊诂》和胡怀琛《中庸浅说》等。
鲍鱼之肆的肆什么意思
1、鲍鱼之肆,汉语成语,拼音bào yú zhī sì,意思是卖渍鱼的店铺叫鲍鱼之肆,比喻小人集聚的地方。肆,店铺; 鲍鱼:即渍鱼,有腥臭。
2、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杂言》: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3、近义词:鲍鱼之次。
4、反义词:芝兰之室。
5、成语用法:作宾语;指坏人聚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