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2、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3、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对联平仄是几声
对联平仄是一、二声叫平声。三、四声叫仄声。由于古人以平为平,上去入为仄,因此基本上,普通话的一声二声是平,三声四声是仄。但现代人要区分平仄,必须要记住所有的曾经的入声字。因为现在一声二声的字中存在大量的曾经的入声字。比如所有以ie、ue为韵母的都是入声字,再比如只需记住“白”是入声,便知“柏、伯,怕,泊”等都是入声字。
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
对联的平仄要求是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除了平仄要求外,写对联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1、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2、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对联平仄规则是什么
对联平仄规则是在对联中要体现平仄相谐,也称为平仄协调,从对联的音调上分析,可将其分为平仄相对和平仄交替。
平仄相对指的是上下联的音布,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中的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也就是上联是平声,下联就得是仄声,反过来也是如此。但实际上并不是要求整个音布都要平仄相对,也就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其实指的就是平仄相替,因此只要能在音步位平仄相对即可。
音布位其实就是每一个音步的末位字,也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由于汉字中,绝大多数的音步都是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指的就是每个联句中的第二、第四以及第六个字,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另外,一般对联都是按照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内容相关、结构相称、节奏相应以及平仄相谐来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