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昌都一战赵军大败,毛遂羞愤万分,自刎身亡。
2、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燕国趁赵国大战方停喘气不赢之机,派遣大将栗腹攻打赵国,赵王苦于寻找挂帅之人,便想起了敢于自荐的毛遂,欲提拔毛遂为帅,统兵御燕。
3、毛遂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赶忙到赵王那里去,不是去“推荐”自己,而是去“推辞”自己:不是我怕死,是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我可披坚当马前卒,不能挂袍任率印官,如是,则上可保国之江山社稷,中可保您知人之明,下可保我毛遂不为国家罪人。
4、赵王很是不解:先生去年自荐,才情高迈,真伟丈夫;如今脱颖而出,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怎么忸怩如小女子?毛遂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骐骥一日千里,捕捉老鼠不如蛇猫。逞三寸舌我当仁不让,仗三尺剑实非我能,岂敢以家国安危来试验我之不才之处。”
5、毛遂此话说得入情入理,但赵王却为了展示自己求贤若渴,怎么也不听毛遂之言,硬是要他挂帅迎敌。但正如毛遂所说,他只是个外交人才,而非统率千军的将才,昌都一战赵军被燕军杀得片甲不留,毛遂面对一败涂地的惨状,羞愤万分,自刎身亡。
求问毛遂是怎么死的
毛遂自荐后不久,燕国趁赵国大战方停、元气大伤之际,派遣大将栗腹攻打赵国,赵王想到立下奇功的毛遂。得知此事,毛遂急如星火地拜访赵王,请求赵王不要任命自己做统帅。然而,不管毛遂如何推辞,赵王执意任命他为统帅。毛遂虽然身先士卒、殚精竭虑,但他统领的军队还是被燕军打得落花流水。战事惨败,毛遂觉得没有脸面再见赵过人,于是避开众人,到山林里拔剑自刎。
毛遂墓在哪里,毛遂葬在哪里
1、据《滕县志》记载“毛遂,薛人也……后卒葬于薛。”古代薛国,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毛遂墓地就位于官桥镇西南部、京沪铁路西侧约50米处。原址在官桥火车站票房处,位于薛国故城北城墙约350米处,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11月建设津浦铁路时迁往道西50米。
2、毛遂(公元前285年-公元前228年),战国时期(有争议,一说山东滕州、一说河北鸡泽)人,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战国时期著名说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毛遂自荐的意思
1、[解释]: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2、[发音]:máosuìzìjiàn
3、[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4、[例句]:在竞选会上,小明毛遂自荐当班长。
5、[近义]:挺身而出自告奋勇自我介绍自我吹嘘
6、[反义]:畏缩不前自惭形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