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净居寺(并叙)》
【诗人】:苏轼
【朝代】:宋朝
【完整诗词】
净居寺,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
寺僧居仁为余言:齐天保中,僧思惠过此,见父老问其姓,曰苏氏,又得二山名。
乃叹曰:吾师告我,遇三苏则住。
遂留结庵。
而父老竟无有,盖山神也。
其后僧智凯见思于此山而得法焉,则世所谓思大和尚、智者大师是也。
唐神龙中,道岸禅师始建寺于其地,广明庚子之乱,寺废于兵火,至乾兴中乃复,而赐名曰梵天云。
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
愿言毕婚嫁,携手老翠微。
不悟俗缘在,失身蹈危机。
刑名非夙学,陷阱损积威。
遂恐死生隔,永与云山违。
今日复何日,芒鞋自轻飞。
稽首两足尊,举头双涕挥。
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光辉。
愿従二圣往,一洗千劫非。
徘徊竹溪月,空翠摇烟霏。
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
回首吾家山,岁晚将焉归。
一思尚存,此志不懈。
欲为天下第一等人,当做天下第一等事。
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欲为天下第一等人,当做天下第一等事,明·胡居仁《居业录》要成为杰出的人物,就应当干出杰出的事业。
1、清朝学者吴敬梓曾说“以仁义服的人,何人不服”,意思是说,以仁义来服的人,谁又会不服呢“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1]),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
1、食可无肉居不可无竹出自《于潜僧绿筠轩》。《于潜僧绿筠轩》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诗以五言为主,以议论为主,并采用了散文化的句式以及赋的某些表现手法,议论中有波澜,议论中寓形象。
2、这首诗是借题“于潜僧绿筠轩”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诗以议论为主,但写得很有风采。苏轼极善于借题发挥,有丰富的联想力,能于平凡的题目中别出新意,于议论中见风采,吐语不凡,此诗即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