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教训李斯的典故出自于《荀子》,荀子教训李斯说:“今汝不求之于本,而索之于末,此世之所以乱也”。具体介绍如下:
李斯认为,秦国的强大,“非以仁义为之也,以便从事而已”。表达了政治实用主义的价值观。
荀子认为,“汝所谓便者,不便之便也;吾所谓仁义者,大便之便也。”李斯的“从便”,不过只是国家有“不便”时,才“从便”,是没有价值原则的机会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从便”,但“仁义”的价值原则及其以之“修政”给国家带来的治理效应,那才是“大便之便”。人们在仁义之下的生活值得守护,才勇于保护这种价值而为国捐驱,视死如归。所以,有“前行素修”,才有“仁义之兵”,而不是平时糟糕的统治,待国家有危难才让人民去冲锋陷阵。这就是荀子“明于天人之分”、“不与天争职”,划定利益边界的思想。
荀子真的是韩非和李斯的老师。
荀子,名况,字卿,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
李斯,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荀子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