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传承
“在快速消费的时代,这样的节目不咆哮、不傻乐,就用文化的沉淀感动你, 走进你心里。
说是诗词的狂欢,不如说是现代人的解药。
”这是节目播出后一名网友的留言。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夏昆认为,近年来语文教材的变化是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诗词的原因之一。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古典诗词和文化的篇目有很大改动,内容增加很多,不仅有课本还有读本。
以高一为例,读本上册是唐诗,下册是宋词。
”
“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在内容上增加了很多强调美好、人生、哲理的文章,很多篇目在以前的教材里面是没有的。
”作为一个父亲,夏昆也会用诗词去影响自己的孩子,“‘仓廪实而知礼节’,我们的生活达到吃饱穿暖的标准后,对美的追求提上议事日程,希望孩子有更多优良的禀赋和美好的素养。
”
在第二期的百人团选手中,有一名华裔选手的经历感动了很多人。
“我从小没有语文老师,我的语文老师是我的祖父。
他每年春节来美国教我中文。
”杨嘉骏是一名美籍华人,因为从小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大学毕业之后在清华大学读硕士。
硕士毕业后继续留在中国。
“我16岁的时候语文老师就不在我身边了。
”10年前,杨嘉骏的祖父去世,祖父生前告诉杨嘉骏:“你在美国长大,在美国出生,可是你的根在中国。
”
现场,杨嘉骏用节奏布鲁斯的形式演绎了英文版的《回乡偶书》,博得观众的掌声。
《中国诗词大会》的主办方希望通过这档节目,用流行方式引导国人传承中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作为主办方之一!共青团中央一直致力于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挖掘和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滋养心灵、陶冶情操。
《中国诗词大会》火在文化力量 怎么传承传统文化问题在于我国目前尚缺乏自觉建构对外文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意识。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巨人,也累积数之不尽的伟大文艺作品。
这就需要有国家形态的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推广的战略构想,并将其纳入国家文化发展决策蓝图,并从长远考虑如何分层分批采取具体实施步骤,从经费上、措施上、人才培养上面向世界强力打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形象名片。
毫无疑问,从近二十年世界性的自发形成的汤显祖热来看,今年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将中国文化融入世界的契机,但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中国诗词大会比赛规则是什么?中国诗词大会比赛规则:
每场比赛都由个人追逐赛和擂主争霸赛两部分组成。
通过抽签产生的五位挑战者,将参加个人追逐赛的比拼,百人选手团与挑战者共同答题,如果百人选手团答错,其面前的战船将会被击沉,每道题的沉船数量即为挑战者的得分。
每位挑战者最多可答十道题,五位挑战者中总分最高的一位,与百人选手团中答题正确率最高且最快的选手(从第二集起为守擂擂主),将进入擂主争霸赛,争夺本场擂主席位。
扩展资料: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科教推出的一档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精神,为让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国民大众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作组在诗词题目的甄选上注重“普及性和专业性并重”,邀请诗词领域的专家学者历时近一年组建诗词题库。
入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20:00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10期,每期90到100分钟。
2016年6月10日,《中国诗词大会》获得第22届上海电视节最佳综艺栏目奖。
参考资料:央视网--《中国诗词大会》赛事规则
如何把经典诗词传承好发展好在传统文化衰落、低俗文化侵袭的语境下,把经典诗词传承好发展好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张全之:首先经典诗词属于阳春白雪,原本就属于小众,现在要通过大众来传承,自然很困难;其次,目前通俗或低俗的东西通过手机迅速传播,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刺激、好玩,可以让人们很轻松地打发时间,自然对大众更有吸引力。
孟凡君:困难有三:一、真正懂古诗词的教师太少;二、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诗词教育书刊不全;三、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诗词文化氛围缺乏。
挑战有二:一、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排挤;二、功利性的社会导向对非功利性的诗教活动的侵染。
■该如何将诗词的高雅性与传播的通俗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提高古诗词的普及性呢?
张全之:就《中国诗词大会》来说,通过大众传媒,展现经典诗词魅力,使诗词进入寻常百姓家,算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创举。
但真要传承优秀文化,还要靠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营造出“书香中国”的阅读氛围,把人们更多吸引到书房里。
孟凡君:诗教是一个长久陶冶的过程,不可能头脑热后,一夜醒来便是人人李杜、个个苏辛。
要想有效的开展诗教工作,应从两方面着手:一、从蒙童抓起,坚持不懈,日久方成;二、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避免一曝十寒。
■在古诗词融入教育、融入生产生活方面您有哪些建议或想法?
张全之:一是从高校或中学教师中招募志愿者,到社区、工地等地举办经典诗词的吟诵、分析及创作培训,提升公众阅读诗词的兴趣、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二是可以尝试举办传统经典诗词的分级考试;三是编辑出版一些简易读本,或开发更多的有趣的诗词软件,让人们轻松愉快地在手机上背诵传统诗词。
孟凡君:一、让孩子们感受到诗教的乐趣;二、让父母们感受到子女接受诗教之后的生命升华;三、不要把诗教搞成发财获利的行业;四、真正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传统文化教育要想久远前行,就必须平实起步,把诗教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如何把经典诗词传承好近来,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受到广泛好评。
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
本期微访谈特约请相关专家一起谈谈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获得更好发展。
■最近,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16岁少女武亦姝夺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很多人随之“拿起了诗词书,背起了古诗词”,对此现象您怎么看?
张全之(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这个活动很有意义。
我认识的一些平常不怎么读书的人,看了这个节目以后,都开始在手机上安装背诵诗词的软件,坚持背诵诗词。
中国是一个诗词大国,名篇佳句难以数记,长期浸淫于这些优秀作品中,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审美品位、改变我们审视世界的方式,也能净化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有诗意、更有兴味。
孟凡君(西南大学教授、北大文学博士):一则为喜,二则为忧。
一方面,很多人对古诗词重新关注,表明中国传统诗教模式开始回归。
另一方面又不免担忧“诗词热”只是人们头脑一热的产物。
中国人太多,茫然从众、无端跟风者也不少,不管出现什么新势头,往往男女老少一哄而上,然后一哄而散。
中国文化世代承传数千年不绝,应归于世代教育之功。
既然是世代承传的教育,就不能忽冷忽热,一会“好一似食尽鸟投林”,一会“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应该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武亦姝的母校特级教师黄荣华感叹:应试夹缝传承传统文化很难。
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师选择“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
您认为传承古诗词该如何破除应试教育思维的桎梏呢?
张全之:这里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不是冰炭不容的两个东西,而是可以并存、相互渗透的。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命题科学性的增强、阅卷规范性的提升,通过素质教育达到应试教育的目的,已经越来越变得可行。
所以教师、学生和家长应该调整思维方式,通过提升学生素质来获取高分,才是基础教育的出路。
在这种情况下,背诵诗词、大量阅读文学名著以提升自己的整体写作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孟凡君:要破除应试教育思维的桎梏,应至少做到两点:第一#,让越来越多的国人充分认识到诗教的无量妙用;第二,在立足传统、尊重现实的基础上有效改良应试模式。
■在传统文化衰落、低俗文化侵袭的语境下,把经典诗词传承好发展好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张全之:首先经典诗词属于阳春白雪,原本就属于小众,现在要通过大众来传承,自然很困难;其次,目前通俗或低俗的东西通过手机迅速传播,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刺激、好玩,可以让人们很轻松地打发时间,自然对大众更有吸引力。
孟凡君:困难有三:一、真正懂古诗词的教师太少;二、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诗词教育书刊不全;三、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诗词文化氛围缺乏。
挑战有二:一、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排挤;二、功利性的社会导向对非功利性的诗教活动的侵染。
■该如何将诗词的高雅性与传播的通俗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提高古诗词的普及性呢?
张全之:就《中国诗词大会》来说,通过大众传媒,展现经典诗词魅力,使诗词进入寻常百姓家,算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创举。
但真要传承优秀文化,还要靠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营造出“书香中国”的阅读氛围,把人们更多吸引到书房里。
孟凡君:诗教是一个长久陶冶的过程,不可能头脑热后,一夜醒来便是人人李杜、个个苏辛。
要想有效的开展诗教工作,应从两方面着手:一、从蒙童抓起,坚持不懈,日久方成;二、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避免一曝十寒。
■在古诗词融入教育、融入生产生活方面您有哪些建议或想法?
张全之:一是从高校或中学教师中招募志愿者,到社区、工地等地举办经典诗词的吟诵、分析及创作培训,提升公众阅读诗词的兴趣、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二是可以尝试举办传统经典诗词的分级考试;三是编辑出版一些简易读本,或开发更多的有趣的诗词软件,让人们轻松愉快地在手机上背诵传统诗词。
孟凡君:一、让孩子们感受到诗教的乐趣;二、让父母们感受到子女接受诗教之后的生命升华;三、不要把诗教搞成发财获利的行业;四、真正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传统文化教育要想久远前行,就必须平实起步,把诗教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举办诗词大会的意义学习古诗文的好处
1学习古诗文能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在学诗的同时,还可以学到很多有关历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类知识能够终生收益无穷。
2古文的名篇佳作,不仅是教育人的宝贵精神食粮,而且作为文学艺术范本,可以教会一代学子写文赋诗,提高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能力。
3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以后在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能自然地运用出来。
4背诵古诗文不仅是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
要继承温柔敦厚、乐儿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孩子们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
5学习古诗文,尤其那些名篇、名句都是人生哲理、中国魂,字不虚设,一篇顶若干篇,优秀的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学习古诗文的作用
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古诗文的学习,这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正高中语文学科中,古诗文占很大的比例,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养成良好文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古诗文教学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 用流行方式传承文化基因《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火了
1、拳击并不符合中国人的品味。拳击太暴力,和中国人不崇尚武力完全不搭。从我们的太极可以看出,中国人更趋向于比较温和的打法,不喜欢面对面对抗。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不能和他面对面对抗,运用智力去化解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2、拳击是外来事物,中国传统武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中国社会有非常丰富的武侠文化,刀棒十八般武艺让人目不暇接,不欢迎蛮牛般双拳互殴的粗鲁运动。
1、一是统治者的意志对天下百姓的影响,另外就是文化人欣赏和赞美。
2、据说裹脚是起源于那位吟唱“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南唐后主李煜,他的嫔妃们用布把脚缠成新月形,在用黄金做成的莲花上跳舞,李后主认为这样甚美,于是后宫中就开始缠足,后来又流传到民间。
1、《但愿人长久》
1983年,邓丽君推出了她的全新古典专辑——《淡淡幽情》。
这张专辑最大的特色,正如它的名称一般,有说不尽的含蓄隽永的幽情雅韵。它的所有歌词,均是来自唐、宋、元等历代诗坛、词坛大家的词作。
邓丽君以她柔美的声线,婉转的风韵,将词作中的忧伤、愁思完美演绎,让人过耳不忘,听众更送名“梦幻专辑”。
《但愿人长久》里,她是那个将无限情怀寄托天地的诗人,皓月当空,她一人把盏,轻吟浅唱中,将人世悲欢一并道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公元1524年,一个名叫杨慎的人,被发配到云南充军。他戴着重重的枷锁,艰难行走。在途径湖北江陵时,忽看见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间,竟似有无限洒脱快意。感慨万分之际,他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后来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并在1994年播出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成为了主题曲。这首词经著名歌唱家杨洪基那浑厚的嗓音唱出,更让人觉出荡气回肠,万千感慨萦于心头。
3、《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如梦令》大约写于李清照年少时,一次难忘的溪亭畅游。夕阳西下,彩霞漫天之际,一群带着醉意的小姑娘划着小船在碧绿的荷叶间穿梭喧闹。荷花的亭亭玉立、蓬勃艳丽,也许正是李清照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最好的写照。
那时的她,有着花一样的年华,花一样的梦。蔡琴的歌声低回委婉、醇厚缠绵。在她的演绎下,这首《如梦令 》少了许多少女的情怀,却多了几许沧桑。她演绎的不是少女的李清照,而是中年遍历世事沧桑后那个伟大的词人、那个柔弱的女子“千山过尽”的心事。
4、《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演唱者 沈谧仁、奇然 歌名《琵琶行》
歌词为《琵琶行》原文,整首歌结合了流行歌曲和戏曲唱腔的唱法,创新的同时也不忘保留歌曲的古典韵味。文章中描写琵琶女身世经历的诗句,被歌手用唱戏剧的方式娓娓道来。
5、《念奴娇·赤壁怀古》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此歌也是根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同名改编,音乐平台上有多人演唱的版本,但胡彦斌本人沙哑的嗓音,更适合诠释苏轼的这首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