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诗词

成都诗词大会发起(中国诗词大会几点开始)

时间:2023-06-08 来源:互联网 作者:饮风而醉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

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我国第一位童话作家。

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笔名叶陶、圣陶、斯提、桂山等。

生活在江南水乡——苏州。

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

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组织“文学研究会”。

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

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长篇小说之一),散文集《小记十篇》、《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汉族。

字秉臣。

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

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

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

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

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故居在东城区东四八条71号。

编辑本段叶圣陶笔名来历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

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

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

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

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

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

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

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

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

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联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编辑本段生平简历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吴县。

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用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

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

1930中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

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

1946年返回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编辑本段主要事迹

早年生活

叶圣陶于1894年10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出生。

他的父亲帮当地一个地主做帐房,家境清苦。

他六岁(1899年)时,进入当地的私塾就读,其后跟随父亲工作。

在工作里,他有机会走遍苏州城,体会到低下阶层的生活。

1907年,叶圣陶进入当地的草桥中学(即后来的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就读。

中学时期,开始接触外国小说及当时的文艺新潮。

他不单喜爱阅读这些外国小说及新文学,更与同学组织诗会《放社》。

1911年,三年中学毕业后,在当地一家初等学校任教,并试验当时的新式教学法。

可惜,1914年,他被排挤出学校而离开失业。

在他失业期间,他全心投入文言文小说的创作。

这些小说都寄到《礼拜六》杂志发表。

后来他被上海的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学校任教,同年,担任商务印书馆的小学教科书编辑。

叶圣陶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他出生之年正值甲午战争,之后国家经历了百日维新,但很快又被列强割据。

他早年的生活对他有很重要的影响,使他变得爱国,并致力投身于新闻及教育的工作上,藉以改善国家将来的命运。

文学推广运动

受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又名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叶圣陶终其一生都投入在推动文学运动。

他曾参与北京大学的学生组织“新潮社”,并参与出版小说、新诗、小品、文学批评及剧本等各种文学作品。

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并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1923年成为文学家开办的书室“朴社”的编辑。

1936年,与茅盾及洪深参立“中国文艺家协会”。

1941年,他成为了《文史教学》的编委会成员。

叶圣陶亦是当时的反日组织“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的始创者。

政治生涯

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

解放后,吐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编辑本段活动年表

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吴县。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后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编辑本段记者生涯

“我的第一职业,我会说,是个编辑。

“如果有人问我的职业,我会说,我的第一职业是编辑,我的第二职业是老师,” 叶圣陶说。

叶圣陶曾花费他人生的许多时间于编辑和出版工作。

上海商务印书馆是叶圣陶编辑工作的起点。

他于1923年成为该馆的编辑。

在1930年底,叶圣陶辞去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工作,成为开明书店的编辑。

他开始编辑中文书籍和儿童故事书。

“编辑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

” 对叶圣陶来说,做一个编辑不再简单的是一份工作,而成为了一项职业。

“在编辑当中粗心是不允许的,你必须自己检查所有的文字。

编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他们的出版物,他们的报道和他们的读者。

” 编辑在检查最终成果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叶圣陶认为 “认真” 对一个成功编辑的关键。

他在工作中一再重申这一观点。

叶圣陶一家在乐山的“合家欢”叶圣陶的一生致力于编辑与出版。

他从未停止过于自己“最初和最终”的职业的热爱。

在抗日战争中,叶圣陶与他的家庭一并移居到乐山,并在国立武汉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他回到上海,在开明书店继续他的编辑生涯。

叶圣陶的出版物

叶圣陶将一生投注于新闻业。

1925年到1929年是叶圣陶出版工作的新时期。

他编辑了很多著名的杂志和报纸,下面是他的部分著作:

现代出版业的新纪元

叶圣陶对现代汉语的视角促进了中国现代新闻业的发展。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

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

他所做的努力帮助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

所有的这些贡献加快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叶圣陶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伯乐。

他教育和发掘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编辑如巴金(1904年-2005年)、丁玲(1904年-1986年)、戴望舒(1905年-1950年)。

创办《公理日报》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一起血腥惨案,被称为五卅惨案。

大约2000名上海工人和学生加入了一场充满激情的反帝国运动,抗议帝国主义压迫并要求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

示威者怒吼道“打倒帝国主义!”。

遍及全中国的工人以全体罢工和集体示威游行的方式策应着这次活动。

而后英国警察以暴力镇压示威者,早这起事件中造成12名中国人死亡。

到6月1日有超过20名中国人被杀害。

“谁来讲述真相?”

没有一家上海报纸报道这起惨案。

首页新闻大多是中国京剧演员的闲谈。

上海报纸因为当局施压拒绝提及这起事件。

作为一名记者,叶圣陶当众指责道“为什么新闻记者们如此无情地对这起骇人的血案熟视无睹?为什么他们这么害怕真相?可笑的事没有人敢说出真相。

” 叶圣陶因此与郑振铎和胡愈之(1896年-1986年)一同创办了《公理日报》 他们不顾帝国主义强力压迫,全景展示这起惨案,是为了唤醒有良知和爱国心的普通大众。

同时也为了推动“五卅精神”在中国的传播。

新闻报道新方式

为了更多的报道真相,《公理日报》提供了大众的讨论场所,名叫“社会裁判所” ,以鼓励读者表达他们对社会的观点看法。

叶圣陶和其他《公理日报》的编辑们激烈的批评社会的不公。

这份报纸起到了对专制政权的监督者作用,同时在早期中国现代社会中启蒙了“新闻自由”的观念。

由于财政困难和编辑们的意见不一#,《公理日报》最终在创立22天后停刊。

叶圣陶从没有停止追踪真相。

在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他参与到反抗国民政府的斗争中,为民主国家的新闻自由而奋斗。

编辑本段教育和新闻理念

“教是为了不教”

叶圣陶对改进现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影响。

他给中文教育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观念,“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的灌输书本知识。

”这一观点冲破了习惯于强烈依赖记忆和灌输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

此外,叶圣陶促进了批判思维的深入人心,让人们认识到个人价值判断的重要性。

他认为这些学习技能应当被用来构筑学生的基础,同时也将成为学生终生学习的起点。

文学为人生

叶圣陶在他反思现实生活的作品中动情地写道:

“在记忆中,我似乎从来没有撰述过自己有些模糊或者不甚清楚的知识。

换句话说,我不能写那些只是通过想象得来的东西,但我也没有失掉想象力。

我生活在城市里,乡镇和农村,我写在那些地方观察到的事物。

作为一名老师,我了解一些教育圈的生活,我也记录下来。

在一些相当基础和浅显的层面,我关注着中国革命逐渐的发展,同时,我也记录下这些事情。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CT Hsia,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引自59页。

他大多数的新闻作品由人们的生活得到灵感。

他相信文学作品不仅是用来供人消遣,而且也是反映生活和鼓舞读者思考现实的工具。

他感觉有义务去让读者知道在他们周围真实发生的事情。

这就是他为什么想要将文学和新闻报道联系起来的原因。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也被用来唤醒青年对社会的关心与敏感。

这个观点如同新闻工作者讲述真相的基本原则。

叶圣陶也以记者为毕生职业。

易读性

在叶圣陶的作品中易读性是一个显著特征。

它意味着读者更有效率的感知和理解文章内容。

作为一名记者,叶圣陶作中强调词语的运用。

这大概是因为在他做编辑之前,曾作了10多年的教师的缘故。

他认为文章是为读者而作的,同时他把文章看作是读者与作者交流的工具。

当时的作者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是他们不是拥有优秀写作技巧的素养。

他们的表达是不准确且意义模糊的。

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能够欣赏他们的文章。

作者不注意实用的重要性。

因此,文学作品难于被普通大众接受。

叶圣陶认为一个人只有把文章写得实际且易于理解,他才能够去只写一些风雅作品。

如果读者不理解文章内容,文章就毫无用处。

朱自清的资料????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现代散文家、诗人、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有《春》、《绿》、《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1912年进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学习。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学系。

在北大期间,朱自清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嗣后又参加北大学生为传播新思想而组织的平民教育讲演团。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之一!他以清新明快的诗作,在诗坛上显出自己的特色。

1919年2月出版他的处女作诗集《睡吧,小小的人》。

1920年修完课程,北京大学哲学系提前毕业。

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先在杭州第一师范,后回到母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教授国文、哲学,并任教学主任。

继续参加新文学运动,成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

还参与发起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和创办第一个诗歌杂志《诗》月刊等工作,支持由青年学生组成的湖畔诗社及晨光文学社的活动,为开拓新诗的道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

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文学研究会8位诗人的合集《雪朝》第一集,内收朱自清的诗作19首。

1923年朱自清发表了近300行的抒情长诗《毁灭》,表明自己对生活的严肃思考和“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脚印”,这种进取不懈的人生态度,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1924年,诗和散文集《踪迹》出版。

他的诗,尽管数量不多,却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其中如《光明》《新年》《煤》《送韩伯画往俄国》《群羊》《小舱中的现代》等,或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或有力地抨击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初期新诗中难得的作品。

1925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则转以散文为主。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集中所作,均为个人真切的见闻和独到的感受,并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

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又漫游欧洲五国;1932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与闻一多同事一起论学。

[3]

1934年出版的《欧游杂记》和1943年出版的《伦敦杂记》,是用印象的笔法写成的两部游记。

1935年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并撰写《导言》。

翌年出版散文集《你我》,其中,《给亡妇》娓娓追忆亡妻武钟谦生前种种往事,情意真挚,凄婉动人。

这一时期,朱自清散文的情致虽稍逊于早期,但构思的精巧、态度的诚恳仍一如既往,文学的口语化则更为自然、洗练。

叶圣陶曾指出:讲授中国文学或编写现代文学史,“论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朱佩弦先生》)。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南下长沙,1938年3月到昆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教学和文学研究,曾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镇压民主运动。

特别是1946年7月,朱自清的好友李公朴、闻一多的先后遇害,都使他震动和悲愤。

于是他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

1946年10月,他从四川回到北平,于11月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召集人。

[3]

1946年10月,经过漫长曲折的道路,在黑暗现实的教育和爱国民主运动的推动下,他成为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他身患重病,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

[3]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患严重的胃病(严重的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不幸逝世,享年仅50岁。

临终前,朱自清用颤抖的手抓住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美国面粉。

”朱自清先生在签名前体重已下降到77.6斤,迫切需要营养和治疗,但他仍旧拒绝这种“收买灵魂性质”的施舍,表现了一位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尊严和气节。

老山界的历史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三万六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穿过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仙,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兵410个团河无数地主武装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峡北,与峡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这是我们语文参考书上的关于老山界的红军长征背景资料

以上、

完毕。

彭德怀个人简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

军事家。

原名彭清宗,字怀归,号得华。

1898年10月24日生于湖南湘潭乌石乡彭家围子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小时读过两年私塾,后因母亲去世、父亲病重被迫辍学,靠砍柴、放牛、出外做工为生。

1928年4月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低潮时期,经段德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加入中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前方分会(1941年改称华北军委分会)副书记、国民革命军第8路军副总指挥(9月11日改称第18集团军副总司令),协助朱德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取得平型关等战役战斗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59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庐山会议)期间,因写信给毛泽东,对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浮夸风”、“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等问题提出批评,被错误地认为是“向党进攻”和右倾机会主义。

1965年9月,毛泽东约他谈话,表示“也许真理在你那边”。

随后,被派往四川成都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仍顾全大局,兢兢业业地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又遭林彪、江青严重迫害。

他坚贞不屈,于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含冤病逝。

1978年11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扩展资料:

彭德怀元帅是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是一位赤贫出身的元帅;是打仗时间最长的元帅;是唯一没有亲生子女的元帅;是性格最为刚烈的一位元帅。

生活中的彭德怀和传说中的彭德怀、战场上的彭德怀反差很大,并不是横眉立目,一脸严肃的模样。

生活中的彭德怀性格直爽,重情讲义,待人和蔼,对下级和普通群众格外亲切。

他做事认真细致,记忆力惊人,善解人意,尤其是待人接物,更见细心。

他生活俭朴,爱好不多,好读书,爱下棋,庐山会议后开始抽烟。

一生保持着读书的好习惯。

生活中的彭德怀和传说中的彭德怀、战场上的彭德怀反差很大,并不是横眉立目,一脸严肃的模样。

生活中的彭德怀性格直爽,重情讲义,待人和蔼,对下级和普通群众格外亲切。

他做事认真细致,记忆力惊人,善解人意,尤其是待人接物,更见细心。

他生活俭朴,爱好不多,好读书,爱下棋,庐山会议后开始抽烟。

一生保持着读书的好习惯。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彭德怀

叶圣陶生平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

原名绍钩,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 圣陶、桂山等。

江苏苏州人。

叶圣陶原名时绍钩,生于江苏苏州。

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

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

1930中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

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

1946年返回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著作书目:

《隔膜》(短篇小说集)1922,商务

《雪朝》(新诗集)与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商务

《火灾》(短篇小说集)1923,商务

《稻草人》(童话集)1923,商务

《剑鞘》(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

《线下》(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

《城中》(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

《风浪》(儿童歌剧)1928,商务

《未厌集》(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

《倪焕之。

(长篇小说)1929,开明

《恳亲会》(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

《当代英雄的石像》(童话集)1931,开明

《脚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

《三种船》(散文集)1925,生活

《未厌居习作》(散文集)1935,开明

《圣陶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

《叶绍钧选集》1936,万象

《叶绍钧文选》1936,仿古书店

《四三集》(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

《小白船》(童话集)1936,艺林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品选》1937,全球书店

《给战时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1941,三通书局

《遣愁集》(小说、诗歌集)1943,创作文艺社

《微波》(短篇小说集)1944,艺光出版社

《西川集》(散文集)1945,文光

《绍钧杰作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46,全球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49,全球书店

《怎样游戏》(儿童文学)1947,中华

《李太太的头发》(散文、短篇小说集)l947,博文书店

《叶圣陶文集》1948,春明

《皮包》(短篇小说集)1948,中华

《叶圣陶短篇小说集》 1954,人文

《叶圣陶童话选》 1956,少儿

《叶圣陶文集》(1一3卷)1958,人文

《叶圣陶选集》 1958,香港新艺出版社

《叶圣陶选集》 1959,人文

《抗争》(短篇小说集)1959,人文

《箧存集》(诗集)1960,作家

《叶圣陶散文甲集》 1983,四川人民

《叶圣陶序跋集》 1983,三联

《我与四川》(散文、诗歌集)1984,四川人民

《叶圣陶散文乙集》 1984,三联

《稻草人》和其他童话 1984,少儿

《童话》1985年,新蕾出版社

《叶圣陶童话选》1986,吉林人民

《叶圣陶代表作》1987,黄河文艺

《叶圣陶集》(1-5卷)1988,江苏教育

历史上1月1日有什么事发生

976年1月1日 南唐后主李煜被俘,南唐国亡

1085年1月1日 《资治通鉴》编成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6年1月1日 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7年1月1日 胡适发起文学改良运动

1926年1月1日 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9年1月1日 国民革命军编遣会议

1933年1月1日 中国驻檀香山领事馆落成

1939年1月1日 国民党中常会决定开除汪精卫党籍

1942年1月1日 中苏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

1948年1月1日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

1956年1月1日 《解放军报》创刊

1956年1月1日 苏丹独立

1959年1月1日 古巴革命胜利

1960年1月1日 喀麦隆独立

1962年1月1日 西萨摩亚独立

1979年1月1日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1月1日 中国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1981年1月1日 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草案)

1984年1月1日 文莱独立

1984年1月1日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

1984年1月1日 中国正式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

1988年1月1日 天安门城楼正式对外开放

1994年1月1日 欧洲经济区成立

1995年1月1日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9年1月1日 欧元诞生

2002年1月1日 欧元正式进入流通

2006年1月1日 上海邮政博物馆开馆参考资料:http://bbs.cri.cn/showtopic-254225.aspx

中国道教协会历任会长?

中国道教协会历届会长依次为:

1、第一届会长:岳崇岱

沈阳太清宫方丈、第一届中国道协会长,道号东樵子,俗名岳云发。

1939年曾被推选为伪满道教总会常任理事。

1944年再返闾山圣清宫清修四年,后到北京白云观参访。

解放前返沈阳太清宫。

2、第二届会长:陈撄宁

中国近现代道教领袖人物,仙学创始人。

原名元善、志祥,后改名撄宁,字子修,号撄宁子,安徽怀宁人。

有“仙学巨子”之誉,道教界敬誉其为“当代的太上老君”。

陈撄宁为代表的当代新道家构建新道家学说的努力与历史上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是一种“经学忧患意识”形态之道统论的体现。

在道教人才缺乏的现当代史上,陈撄宁代表了道家文化现代重构的洪大声音,体现了强烈的弘扬传统、复兴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的强烈要求,其在中国思想和文化史上的地位,与新儒家的冯友兰和新佛学的太虚大师差可比拟.

在现当代史上,陈撄宁先生是儒释道三家传统文化现代转型中道家文化现代转型的杰出代表,代表着一座三角鼎立的文化高峰。

3、第三、四届会长:黎遇航

1957年4月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黎遇航调北京中国道教协会工作,历任副秘书长、副会长(兼秘书长)、会长,兼中国道教学院院长、《中国道教》杂志社社长。

1992年3月,中国道教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会议,黎遇航退出领导岗位,被聘任第五、第六届中国道教协会顾问。

他是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全国政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4、第五届会长:傅圆天

1946年到成都灌县黄龙观出家修道,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龙门派道士,1956年主持青城山上清宫事务,积极组织道众劳动自养。

1980年开始任青城山道教协会会长,后任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成都道教协会会长、灌县政协副主席、成都市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常委,1992年3月被推选为中国道教协会第五任会长。

5、第六届会长:闵智亭

1924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省南召县。

幼年因日寇侵华被迫辍学,由于家学渊源,喜读《留侯传》及陶渊明诗词,常有出世之想,于1941年2月入华山出家修道,宗奉全真华山派。

1945年任八仙宫知客、行堂执事。

1946年任武汉长春观高功、巡寮等执事。

1947年任杭州玉皇山福星观知客,研习书画及古琴弹奏。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住西安八仙宫和华山玉泉院。

2003年当选为全国政协第十届常务委员,并任全国政协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曾任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 2004年1月3日在北京羽化仙逝,享年80岁。

6、第七、八届会长:任法融

俗名任志刚,第七届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议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原籍甘肃天水市,生于公元1936年。

其外祖父为清末秀才,颇精儒学,以教学为生,其母在外祖父教育影响下,亦通读儒家四书,并常阅读佛、道教经典书籍。

在易学方面主要研读易经、阴阳系统论、人体生物节律学等。

7、第九届会长:李光富

李光富,男,汉族,湖北郧县人,1955年8月出生,无党派,在职研究生学历。

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十堰市政协副主席,丹江口市政协副主席。

扩展资料

中国道教协会成立意义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宗教,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曾经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世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以及反动政府的统治,致使道教和全国人民同样的遭受到屈辱,道教文化和我国其他方面的民族文化同样的遭受排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屈辱的历史,道教徒也获得了研习教义、发扬道教优良传统的良好条件。

我们亲眼看到了国家建设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宗教信仰的自由日益得到了尊重和保护。

同时,我们道教徒和全国人民一道,参加了各项爱国运动和保卫世界和平运动。

我们以能在爱护祖国和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高兴。

为了团结全国道教徒在爱护祖国飞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世界和平事业中进一步贡献我们的力量,为了协助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进一步发扬道教优良传统,我们觉得需要有一个全国性的道教组织。

因此,我们发起成立中国道教协会,并于11月下旬在北京举行了发起人会议,成立了筹备机构,负责进行筹备,拟在适当时期邀请诸方道长、各地同玄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中国教协会。

我们深知德薄能鲜,人少力微,敬望诸方道长、各地同玄积极赞助,热烈支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道教协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 成都诗词大会发起 叶圣陶的一生

成都诗词大会发起

中国诗词大会几点开始

1、《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于2016年2月12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周五晚20:00播出,于2016年4月15日完结。

2、《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于2017年1月29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20:00首播,于2017年2月7日完结。

3、《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于2018年3月23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于2018年3月31日完结。

4、《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于2019年2月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2019年2月14日完结。

5、在2019年10月20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北京赛区选拔活动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举行,600余名通过选拔测试的选手通过飞花令等形式开启诗词交流会。

2020诗词大会开播时间

1、1月28日。《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一档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

2、《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诗词大会老师都是谁

1、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老师分别有康震老师、郦波老师、蒙曼老师、王立群老师,他们曾经是CCTV10《百家讲坛》的主讲人。

2、康震老师以前讲过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郦波老师讲过张居正、于谦、戚继光、海瑞和曾国藩;蒙曼老师讲过武则天、太平公主、唐玄宗还有隋朝的历史;王立群老师讲过项羽、汉武帝、秦始皇、刘邦还有宋朝历史。作为学术普及性节目,们讲得还是不错的,起到了一定普及文史知识的作用,他们讲的那几集可以作为中文系、历史系的入门讲座来听听。

3、中国诗词大会上他们的点评也很精彩。总的来说,康震老师最专业,不愧是北师大中文系教授,他的点评最有学术性,看得出来他非常喜欢毛泽东的诗词;郦波老师最儒雅,他总是面带微笑,对每一位选手他都抱着一种鼓励的态度,看得出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蒙曼老师最渊博,作为历史系副教授古诗词功底同样不输于中文系的(当然研究隋唐史的一般古诗词功底比较强);王立群老师最有学者气质,看上去最像一位有丰富专业知识和人生阅历的老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