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和七夕节哪个是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情人节

2023-06-04 诗词 36阅读 投稿:旧梦

元宵节和七夕节都是中国的情人节。

大部分人认为牛郎织女相会的“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其实元宵灯会是古代情人相会的日子。

七夕节: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俗称“七夕节”。

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此节源于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故事,因为关乎爱情,故“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七夕的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

·穿针节:因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特色:乞巧、拜七姐、香桥会。

各地区习俗:

女儿们在七夕夜要尽情梳妆打扮,有七夕香桥会。

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

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

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

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

多于七夕拜七姐神。

年轻妇女穿上新装,欢聚一堂,于庭中盟结七姐妹,口唱歌谣:“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

不图你针,不图你线,光学你七十二样好手段。

”不少地方还制作“巧花”,少女们用面粉制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品(或称巧果),还有巧菜,即于酒盅中培育麦芽(此即宋代的“种生”),用巧果、巧菜来祭祀织女。

还有:“拜七姐”,用稻草扎“巧姑”.,“种生”以占卜巧拙;并穿针引线,竞争快慢;举行剪窗花比赛,以争智巧。

.....等等不一而足。

元宵节:提灯笼、猜灯谜、吃元宵,本是中国传统民俗中非常重要的元宵佳节,现在却有了一个新提法———“中国的情人节”。

农历正月十五。

古代灯会约见意中人的习俗。

特色:逛灯会、吃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此称谓古来已久。

元宵节,是古代妇女最感兴趣的节日。

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才可以出来夜游观灯,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

所以元宵节在民间是象征着爱情的节日。

宋代欧阳修有一首《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描写元宵夜情侣们相会的词句成为千古绝唱,生动地表现出了古代情侣元宵约会的情景。

乌金西坠,华灯初上,一对对情侣相约佳节,至于是手执一枝玫瑰赴约,还是互赠诗帕定情,就不得而知了。

元宵节始于汉朝,兴于唐代。

翻开一千多年来中国文人墨客们诗词歌赋,不乏描写元宵之夜情人幽会的情境。

如辛弃疾的“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至今广为传诵。

元宵节又称灯节。

有了灯会,就缺少不了灯联。

既然是灯节,又是情人节,那么情与灯就自然要有一番故事了。

不消说,灯联必然要成为情的媒介。

在众多的元宵灯联故事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恐怕要数下面这一则了。

传说王安石20岁那年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巧遇一个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则上联,征对招亲。

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读后,一时未能对出,便默默记在心中。

到了京城,你说巧不巧,考题正好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对出,并被取为进士。

返乡途中,当王安石再次路过那户人家时,听说那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他便又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结果被招为乘龙快婿。

一次巧合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王安石真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便捡了两个天大的便宜。

我想,此后王安石应该是每年都该与夫人好好地过上一回情人节了吧。

在台湾省,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

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

农历七月七日,牛郎织女可以相会。

元宵节,女孩子藉着看花灯之接口,有认识男孩子的机会,给古代的少女们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 元宵节和七夕节哪个是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和七夕节哪个是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情人节?,古时候元宵节竟然是个浪漫的节日

1、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而这天也可以说是中国的情人节。

2、为什么这么说?每年春节过后的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晚为“宵”,2000多年前汉朝时,汉文帝就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在家吃元宵、赏月,出门闹花灯、猜灯谜。

3、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在古代,平时年轻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元宵节由于开禁,各地都会制作花灯,街上人流如织,男女可以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灯会上演的爱情故事,不胜枚举。

元宵节的来历,什么是元宵节

1、“在秦朝我国就有过元宵节的习俗。汉文帝时期,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帝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2、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灯谜,关于元宵节的灯谜

1、谜面:白白身子圆溜溜,样子像个乒乓球,放在锅里煮一煮,全家吃它过十五。谜底:汤圆。

2、谜面:老赵一走开,完全就变样。谜底:元宵。解析:“老赵”别指赵字的繁体,即“赵”;“赵”字的“走”离开后,剩下“肖”。“肖”与全变了样的“完”组合,可成为“元宵”。

3、谜面:化装完人显俏(打一节日名)。谜底:元宵。解析:“肖”字与“人”组合,方显现“俏”字。“肖”与“完人”化装后,可成“元宵”二字。

声明:问客百答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