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诗词

初进长安李白诗词(李白为什么会被迫离开长安10年)

时间:2023-06-02 来源:互联网 作者:玉韵

秋浦歌 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行路难 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粟。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子夜四时歌 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阳春歌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

披香殿前花始红,

流芳发色绣户中。

绣户中,相经过。

飞燕皇后轻身舞,

紫宫夫人绝世歌。

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李白三入长安三次怎样离开

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第一次入长安。

通过光禄卿许辅乾的介绍去拜访一向爱推贤进士的右丞相张说。

不巧的是张说正在病中,便嘱托他的二儿子张某接待了李白。

没有想到这个爱士之家的二公子却是一个嫉贤妒能之辈。

他想方设法疏远李白。

李白从初夏等到深秋,一直再没有见到张某。

这次遭遇使李白弄清了世道:即使在圣主治下的盛明时期,也是“行路难”啊。

于是写下了“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诗句,只好慨叹“行路难,归去来”了。

天宝元年(742年)八月,岁的李白在朋友元丹丘的推荐下接到朝廷召他入京的诏书。

李白以为这下终于时机来了,他又惊又喜,额手相庆,不仅“呼童烹鸡酌白酒”般地狂饮自慰,而且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这次李白只用了十天,就跨越两千余里赶到了长安。

李白这次到长安,倒是得到了玄宗的接见,也被擢为翰林大学士,让他“随时待诏。

然而,李白没有想到玄宗所谓的“佐佑”和“润色”的并不是他所理解的“王化“与“鸿业“,而是侍候皇帝洗澡、侍候娘娘赏花、给梨园配词之类为帝妃们吃喝玩乐效劳的琐事。

这就让李白陷入莫可名状的苦恼之中。

那是天宝二年(743年)冬天发生的故事。

那天,李白正在和贺知章、张旭等一帮文人在酒楼喝酒时,突然接到玄宗的诏书,让他为朝廷起草出师诏。

李白欣然应诏,并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笔走龙蛇,洋洋洒洒,写下千余言,得到玄宗的称赞,玄宗甚至放言要授他中书舍人的实职。

没想到是第二天朔方节度使、左武卫大将军王忠嗣的一番奏谏,却让李白十分得意的“吓蛮书”成了一叠废纸。

不过,“醉写吓蛮书”这件事也确实让李白施展了才华,加上多次为宫廷填词赋诗的表现和玄宗的奖掖,于是,“恃才傲物”、“交通外官,图谋不轨”等谗谤接踵而来,甚至连他《清平调》词中“借问汉官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也被指斥为影射贵妃。

宠臣的谗谤,奸佞的排挤,使玄宗也渐渐疏远了李白。

李白只能“徘徊庭阙下,叹息光阴逝”,过着放荡醉酒的生活。

他在写下“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古来共叹息,流泪空沾裳“的诗句之后,终于上书请求”还山”,玄宗自然“恩准”。

天宝三年(744年)暮春,李白写了最后一首古风《秦水别陇首》:“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就是在这样的心绪下,李白离开了长安。

十年之后的天宝十二年(754年),李白第三次来到长安。

这次是为了向朝廷告发安禄山造反之事,同时进献济时之策,以便消除这场大乱,实现他济苍生、安社稷的夙愿。

虽然这次他和老朋友杜甫经过许多努力,却没有见上一位有权势的朝廷官员,反而碰上朝廷正在处置“诬告”安王爷谋反的罪犯。

这让李白大惊失色,遂打消了揭发安禄山、进献济时之策的念头。

此年秋天,李白告别了杜甫,应从弟李昭之邀,南下宣城去了

李白三入长安的故事

1、开元十八年,这是李白第一次入长安,到了长安之后,他“历抵卿相”,到各个王公贵族府上投递自己的作品,却有志难伸,徘徊魏阙之下,望其门而不得入,心中苦闷。

在苦闷之中,他又和长安的市井少年厮混到一起了,他说自己是“误与五陵豪”交往,险些遭人毒手,因此大失所望,败兴而归。

他出京时在齐鲁一带,做了《长相思》、《蜀道难》、《行路难》,因他无颜再回安陆,乃泛黄河而下,到汴州、宋州、洛阳等地。

汴州就是现在的开封,宋州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还有洛阳。

他在这些地方漫游,创造了《长相思》、《蜀道难》、《行路难》这样的作品。

到开元二十二年的时候他又出游襄阳,拜访了当时享有盛名的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韩朝宗,在书中说自己“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希望韩朝宗举荐自己,但也没有结果。

到开元二十三年时他又应自己的朋友元演的邀请,北游太原及雁门,第二年又返回河南,与他的朋友元丹丘、岑勋等人在嵩山南麓颖阳山置酒高会,其名作《将进酒》即此时所作。

杜晓勤:到了开元末年,大概由于许氏夫人去世,李白便移居山东任城,此时已四十一岁。

至此,李白虽已壮年,但他出蜀以来的漫游与历次的政治干谒活动都没有任何效果。

2、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

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

诏翰林院。

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

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

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

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李白只能“徘徊庭阙下,叹息光阴逝”,过着放荡醉酒的生活。

他在写下“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古来共叹息,流泪空沾裳“的诗句之后,终于上书请求”还山”,玄宗自然“恩准”。

天宝三年(744年)暮春,李白写了最后一首古风《秦水别陇首》:“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就是在这样的心绪下,李白离开了长安。

3、十年之后的天宝十二年(754年),李白第三次来到长安。

这次是为了向朝廷告发安禄山造反之事,同时进献济时之策,以便消除这场大乱,实现他济苍生、安社稷的夙愿。

虽然这次他和老朋友杜甫经过许多努力,却没有见上一位有权势的朝廷官员,反而碰上朝廷正在处置“诬告”安王爷谋反的罪犯。

这让李白大惊失色,遂打消了揭发安禄山。

扩展资料

关于李白和长安,史学界有了一入长安、二入长安和三入长安的分歧,随着研究深入,李白两次入长安之说才得到学界公认,又出现了三次入长安的说法,目前还一直处于探索考证阶段。

而对于李白首次入京到底经历了哪些事,又写了哪些诗,也是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郭沫若根据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推断,八仙,即指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人,之游缔结于开元十八、九年。

但是因为苏晋死于开元二十二年,所以这个说法也不成立,而且作者杜甫当时并没有在场,他是在天宝年间才初到长安的,这首诗也是在天宝五年后才创作,显然他诗中的八个人虽然都有在长安生活过,但并非是同一时段的,所以很可能是速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李白到长安几次?

李白到长安三次。

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第一次入长安。

通过光禄卿许辅乾的介绍去拜访一向爱推贤进士的右丞相张说。

不巧的是张说正在病中,便嘱托他的二儿子张某接待了李白。

没有想到这个爱士之家的二公子却是一个嫉贤妒能之辈。

他想方设法疏远李白。

李白从初夏等到深秋,一直再没有见到张某。

这次遭遇使李白弄清了世道:即使在圣主治下的盛明时期,也是“行路难”啊。

于是写下了“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诗句,只好慨叹“行路难,归去来”了。

天宝元年(742年)八月,岁的李白在朋友元丹丘的推荐下接到朝廷召他入京的诏书。

李白以为这下终于时机来了,他又惊又喜,额手相庆,不仅“呼童烹鸡酌白酒”般地狂饮自慰,而且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这次李白只用了十天。

有关李白进长安前写的诗

你可以找他的年谱来看啊~

李白进长安是42岁,之前他基本上都在漫游,诗作比较好的有:

24岁时的峨眉山月歌和渡荆门送别,经典啊;

25岁望庐山瀑布,还有长干行(这首是古风);

26岁,金陵酒肆留别、夜下征虏亭还有越中览古;

27岁,有个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我不太喜欢。

估计这一年他光忙着结婚了,没好好写诗~~

28岁,这个有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9-31岁,写给达官贵人的诗比较多,30岁时有首乌夜啼还凑合~~

32岁,丰收啊~行路难、蜀道难、粱园吟,都是大手笔;

33岁,元丹丘歌

34岁,梁甫吟,这个原来的高中课本上有;

35岁,太原早秋,不出名;

36岁,将进酒!!!

37-39岁,没什么特别的作品;

40岁,中老年了啊……嘲鲁儒和客中作还是很狂~~

41岁,没啥~~

至于原诗,就不用附在后面了吧,标题给出来了~都是经典,随便一搜就有了~

参考资料:我的书和我的脑袋

揭秘李白为什么被逐出长安

天宝元年(742年)八月,唐玄宗下令征召李白进京。

李白接到命令,以为可以从此仕途通达,不再灰头土脸地生活在蓬蒿之间,于是“仰天大笑出门去”,从山东兖州启程奔赴长安。

到达长安不久,他在金銮殿受到了玄宗的隆重接见。

虽然玄宗并没有给李白安排什么官职,只是让他待诏翰林,但是,这个临时、候补的身份,却让李白有了接近玄宗、接近杨贵妃的机会。

有证据表明,李白进入宫廷之后,的确也是一位出色的“供奉翰林”。

被任命为翰林供奉的当年十月,玄宗携杨贵妃往骊山温泉宫,李白奉命随侍并且写了《侍从游宿温泉宫》等诗。

天宝二年(743年)初春,宫中行乐,玄宗亲自作曲,想要以新词入曲,于是急召李白。

当时李白正在酒店里喝得烂醉,但是,被抬进宫中,凉水泼面之后,他顷刻之间就写了十余首诗——其中八首保留到今天。

玄宗十分高兴,赞赏有加。

仲春,玄宗游宜春苑,李白奉命跟随并写了《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暮春,玄宗跟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观赏牡丹,一时兴起,命李白创作新词,李白也是沉醉之中一口气就写了三首诗,专门歌咏杨贵妃的美貌。

这组题为《清平调词》的三首诗歌,词藻华丽,名句琳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写出了杨贵妃的美艳神韵,每一首诗都堪称名作。

夏天,玄宗泛舟白莲池,李白奉命写了《白莲花开序》。

除了上述作品,李白还写过其他一些应制之作。

从玄宗的频繁征召、命其作诗这两点看,对于李白的敏捷诗才,他是十分满意的。

从另一方面看,李白也完全胜任供奉翰林一职。

按理说,玄宗李隆基让谁卷铺盖,也不应该让李白走人。

但是,卷铺盖回家的偏偏就是李白。

天宝三载(744年)春天,李白不得不离开朝廷,离开长安。

李白做翰林供奉,前后不过一年半时间。

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新唐书》本传说是李白自己恳求退出朝廷回到家乡(“还山”)的,“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这当然是有缘故的,即李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也就是说,皇帝身边的人已经很讨厌李白,不可能容忍他继续待在皇帝身边,待在朝廷了;李白本人也意识到,继续待在朝廷已经没有意义。

换言之,李白得罪了玄宗李隆基身边的人,例如杨贵妃,例如高力士。

当今权威的文学史教材,一般根据李白的自述,认定是因为朝廷中的权贵谗毁,李白被迫离开朝廷,离开长安。

换言之,是朝中权贵将李白排挤出朝廷的。

我认为,李白恳求还山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一般权贵排斥李白的说法,也不太可信。

李白担任翰林供奉期间,未见有任何政治上的企图和行动,他的地位根本不足以跟权贵叫板,不可能妨碍任何当政者的利益。

此外,从李白前后的言行看,他是不可能主动离开朝廷的,他离开朝廷,绝对是迫不得已的。

无论是皇帝亲近之人的厌恶,还是一般的朝廷权贵的排挤,最后下命令的总归是玄宗皇帝。

天宝初年的李隆基,还是能够掌控朝政的。

因此,李白的离开朝廷、离开长安,最重要的原因都是玄宗不再喜欢李白。

玄宗为什么要将李白逐出朝廷、逐出长安呢?主要原因就是:李白误他的事。

具体地说,就是喜欢饮酒的李白泄露了宫廷的秘密。

范传正说李白“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清人王琦怀疑李白“曾醉中泄漏禁中事机,明皇因是疏之”。

本来,玄宗召李白进宫是为了点缀文采、“润色鸿业”的,孰料李白是一个贪杯嗜酒、口没遮拦的主儿,这当然使玄宗大失所望,大为不满。

李白原本有意模仿汉朝的东方朔,但实际上他做不到东方朔那样超脱飘逸。

《玉壶吟》一诗中“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四句,就透露了李白承认自己由于没有学到东方朔隐藏真实心迹、滑稽调笑周旋于帝王身边的本事因而弄巧成拙的意思。

李白不是司马相如,也不是东方朔,他有较强的自尊心,言语之间难免有锋芒,他常常醉酒,难以做到守口如瓶,他不甘心于只扮演“俳优”角色,忍不住要批判现实。

这些,应该就是李白被唐玄宗炒了鱿鱼的主要原因。

李白在离开长安时吟了那句诗?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具体怎么解释这句诗 ?

意思是:

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

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1、原文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辨惊四筵。

2、译文

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

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

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

左相李适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

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

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

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

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

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

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3、作者

唐代杜甫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据新、旧《唐书》的《李适之传》及《玄宗纪》,李适之罢相是在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四月,则此诗最早亦必作于天宝五年四月之后,时杜甫初至长安。

史称李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俱善饮,称为“酒中八仙人”,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

杜甫此诗是为这八人写“肖像”。

2、赏析

《饮中八仙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将当时号称“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从“饮酒”这个角度联系在一起,用追叙的方式,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这首诗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前不用起,后不用收;并列地分写八人,句数多少不齐,但首、尾、中腰,各用两句,前后或三或四,变化中仍有条理:在体裁上是一个创格。

八人中,贺知章资格最老,所以放在第一位。

其他按官爵,从王公宰相一直说到布衣。

作者写八人醉态各有特点,纯用漫画素描的手法,写他们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现了他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的性格,生动地再现了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3、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中八仙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 初进长安李白诗词 李白写长安的诗、或者在长安写的诗

初进长安李白诗词

李白为什么会被迫离开长安10年

1、李白得罪了玄宗李隆基身边的人,例如杨贵妃、高力士,《新唐书》本传说是李白恳求退出朝廷回到家乡的,“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当时李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也就是说,皇帝身边的人已经很讨厌李白,不可能容忍他继续待在皇帝身边,待在朝廷了,李白本人也意识到,继续待在朝廷已经没有意义。

2、李白原本有意模仿汉朝的东方朔,但实际上他做不到东方朔那样超脱飘逸。《玉壶吟》一诗中“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四句,就透露了李白承认自己由于没有学到东方朔隐藏真实心迹、滑稽调笑周旋于帝王身边的本事因而弄巧成拙的意思。李白有较强的自尊心,言语之间难免有锋芒,他常常醉酒,难以做到守口如瓶,他不甘心于只扮演“俳优”角色,忍不住要批判现实;

3、本来,玄宗召李白进宫是为了点缀文采的,孰料李白贪杯嗜酒、口没遮拦,这当然使玄宗大失所望,大为不满,至此李白被迫离开长安。

概括刘姥姥初进大观园

1、刘姥姥第一次来到了大观园,看什么都觉得贵不可言,吃什么都觉得是山珍海味,而大观园里的人少爷小姐们在这个小圈子里待久了,没接触过劳苦大众,觉得刘姥姥的粗俗,无知和社会经历很新奇;

2、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旗开得胜,使一个小小的庄户人家和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逐渐建立关系,她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的援助,使这个庄户人家度过了难关,这一回,刘姥姥可是大展身手,穿红戴绿,备受瞩目。

长安是哪里,长安简介

1、长安是西安。

2、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中国城市建置市(商业区)与坊(住宅区)分设典型。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西安简称“镐”(hào)即源于此。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