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即浅红色。别称:妃色杨妃色、湘妃色、妃红色。妃色 妃红色:古同“绯”,粉红色。杨妃色 湘妃色 粉红皆同义。品红:比大红浅的红色 (这里的“品红”多指的“一品红”,是基于大红色系的,和现在我们印刷用色的“品红M100”不是一个概念)
桃红: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
海棠红:淡紫红色、较桃红色 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石榴红:石榴花的颜色,高色度和纯度的红色。樱桃色:鲜红色银红:银朱和粉红色颜料配成的颜色。多用来形容有光泽的各种红色,尤指有光泽浅红。大红:正红色,三原色中的红,传统的中国红,又称绛色。
绛紫:紫中略带红的颜色。绯红:艳丽的深红。胭脂:女子装扮时用的胭脂的颜色。或国画暗红色颜料。
朱红:朱砂的颜色,比大红活泼,也称铅朱朱色。
丹:丹砂的鲜艳红色。
彤:赤色。
茜色:茜草染的色彩,呈深红色。火红:火焰的红色,赤色。赫赤:深红,火红。泛指赤色、火红色。嫣红:鲜艳的红色。洋红:色橘红。 炎:引申为红色。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檀:浅红色,浅绛色。殷红:发黑的红色。酡红:像饮酒后脸上泛现的红色,可以看出古代对于红色的称呼是非常多的。
婴孩:统称一岁以下婴儿。因古时称女婴为婴,男婴为孩。
孩提:二三岁。《孟子》中有:“孩提之童”的说法。
垂髫:三岁至七八岁。古时小孩头上扎起来的下垂的短发叫垂髫,后人遂以“垂髫”指童年早期。
童蒙:童指儿童,蒙指愚蒙,也就是指入学前四岁至六岁之间的儿童。
龆龀:因小孩七八岁时换乳齿长恒齿,专指七八岁。
豆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破瓜:古代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借指16岁的女子,又喻婚嫁年龄。
弱冠:专指20岁男子。《礼记·曲礼上》载:“二十日弱冠”。
而立:孔子说:“三十而立。”后人便以“而立”专指30岁。
不惑:同“而立”一样,亦源于孔子语:“四十而不惑。”后人以此借称40岁。
耆艾:《礼记·曲礼上》载:“五十日艾,服官政;六十日耆,指使。”“耆艾”便代称五六十岁。
花甲:古代用干支纪年,60年为一个甲子,后人便称年满60岁为“花甲”。
古稀:指70岁。唐代诗人杜甫在《曲江》诗中写道:“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古代中国的别称有神州、九州、华夏、中夏、函夏、九牧、九域、中华、海内等。“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诗经》中,如《大雅·民劳》: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1、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始于战国后。
2、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3、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后称华夏为中国。
4、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5、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的《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6、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外国叫海外。
1、月亮古代的别称风雅,可称为银钩、玉弓、银盘、玉兔、桂宫、嫦娥、婵娟等。其中银钩、玉弓、银盘是因为月亮的形状而取名,而玉兔、桂宫、嫦娥、婵娟则是因为和月亮有关的传说而取名。
2、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3、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4、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5、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6、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7、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8、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9、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10、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