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就是公共道德,指有关社会公众的安宁和幸福的行为品质。如:在对待公物、对待环境的品质。
私德:指在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如:处理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方面表现的品质。
公德与私德的关系
具体有以下几点:
1、针对群体不同:
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
私德:是乡规民约中国农村乡间村民制定的行为规则。
2、作用不同:
公德: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
私德:封建统治者利用它来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巩固其统治。
3、含义不同:
公德: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私德: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指个人品德丶修养丶作风丶习惯以及个人生活中处理爱情丶婚姻丶家庭问题丶邻里关系的道德规范。
关于公德心的例子
1、新型占座:在纸上写上出去的时间,以及回来的时间,时间不要过长,方便其他同学安排自习计划。
2、追逐垃圾:在景区旅游过程中,人们自发组织起来跟在乱扔垃圾的人的身后,把他仍的垃圾捡起。
3、丐帮团体:有些人不愿自力更生,假装残疾,在景区、商场、街道等公共场所向过往的人乞讨,以此为生。
4、生命的司机:事例是关于一个得了心脏病的司机,当他在开车送乘客的时候,心脏病突发,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缓缓地把车停在了路边,让乘客们安全下车,然后把车熄火,确保交通正常运行。做完这些之后,一个人静静地趴在方向盘上,就这样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关于公德的名人名言
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洁净的。
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行。
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