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时期,鲍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他们两人曾经合伙做过生意,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
2、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呀。”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这时,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
3、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且三次逃跑。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的公子纠效力。
4、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为齐桓公。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
5、鲍叔牙坚决辞掉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国。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终于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1、齐桓公有两大特点:一是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二是相信臣子,能够放权。
2、管仲特点:达而念旧,富贵不相忘,善于治国,不拘小节,聪敏机智。
3、鲍叔牙特点:慧眼识才,不计小节,真心代友桓公:宽容大度,从谏如流,不计前嫌。
管仲鲍叔牙的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的友谊要建立在相互信任和了解的基础上,千万不要对朋友吹毛求疵。真正的朋友是能够相互理解,即使各为其主,也不影响彼此的交情。对待朋友一定要客观,不能盲目义气,鲍叔牙推荐管仲,是基于对国家的考虑,管仲后来没有推荐鲍叔牙,也是基于国家考虑,这才是友情。
管仲鲍叔牙的故事
管仲二十来岁时结识了鲍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点买卖,管仲贫穷本金出得少,龅牙叔股份多,但在年底分红时,龅牙叔把自己一半的利润给了管仲,认为管仲更需要钱。经过此事,俩人交情更深。
后来俩人一起参军上战场,但在打仗的时候,管仲却躲在龅牙叔身后,还当了三次逃兵。但鲍叔牙并没有远离管仲,还为管仲辩护,说管仲是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才不得已保全自己。后来管仲当官,不满朝廷辞官回家,鲍叔牙也在不断地接济帮助他渡过困难时期。后来,管仲和龅牙叔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齐僖公死后,齐襄公继位后,政局不稳,公子纠带着管仲逃往鲁国,公子小白和龅叔牙逃亡莒国。公孙无知在齐国发生叛乱,齐国无主。两位公子谁先到达都城那就继位为新君。
管仲为了让公子纠登基,在公子小白回去的途中搞袭击,管仲误以为小白已死,慢慢到了齐国,后发现公子小白在大臣的簇拥下成为了新君,为齐桓公。齐桓公让辅佐他的龅叔牙出任丞相,鲍叔牙拒绝了,他推荐了好友管仲。齐桓公虽然难以接受一个曾经要杀他的人当丞相,但是在鲍叔牙的游说下还是答应了。
管仲上任后,果真没有辜负龅叔牙和齐桓公的期望。在政治上,实行“国野分治”,军事上,组建一支强悍的军队抵御外敌,在经济上实行“相地而衰征”,考察全国土地,按照土地肥瘠来征税,等等一系列措施,都为齐国成为一个”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强国。齐桓公死后,国内一度陷入阶级斗争。齐国的霸主地位逐渐失去。管仲曾这样评价鲍叔牙,说生他的是父母,了解他的是鲍叔牙。俩人的友谊传为佳话,也有了“管鲍之交”的成语。
1、管仲主张法治。全国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以法办事。
2、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管仲思想中还有很多可贵的地方,如主张尊重民意等。他的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
3、管仲出生于约公元前723年,卒于公元前645年。姓管,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4、齐僖公三十三年,即公元前698年,管仲开始辅助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即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齐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齐桓公四十一年,即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